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绵 (緜) 水

绵 (緜) 水

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之绵远河。《汉书·地理志》 绵竹县: “紫岩山,绵水所出。东至新都北入雒。” 《元和志》 卷31绵竹县: “绵水出县西北紫岩山。《蜀都赋》 ‘浸以绵、洛’ 谓此水也。蜀人称郫、繁曰膏腴,绵、洛为浸沃。”


猜你喜欢

  • 绵 (緜) 竹县

    ①西汉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北黄许镇。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上: 绵竹县 “以其地宜竹,故名绵竹”。《三国志·魏书· 邓艾传》: 景元四年 (263),邓艾率大军灭蜀汉,攻占江油后,

  • 王城

    ①即周公所营城周。因王都在此,后亦称王城。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至王城公园一带。《左传》:庄公二十一年(前673),“夏,同伐王城”。即此。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徙都成周(今洛阳市东北白马市东)。公元前

  • 上里平河村

    在今广西岑溪县东南九十里,黄华河东岸。《明史·地理志》:岑溪县东南有上里平河村巡司。《清一统志·梧州府二》:上里平河巡司“在岑溪县东南平河。旧置镇乌峡山下,今移于此”。

  • 扬子江

    隋唐以来别称今江苏仪征、扬州市一带长江为扬子江。因扬子津及扬子县而得名。隋柳顾言有《奉和晚日扬子江应教诗》。《寰宇记》卷89润州丹徒县:“金山泽心寺在城东南扬子江。”明清时坊间刊印的路程备览之类的书籍

  • 双忠祠

    在今广东潮阳市东东山。《清一统志·潮州府》:双忠祠“在潮阳县东山,祀唐张巡、许远,宋文天祥过此,书“沁园春”词于壁。又祠左有大忠祠,祀文天祥”。

  • 吕母固

    在今山东日照市南。《汉书·王莽传》:天凤四年(17),琅邪吕母起兵,“初, 吕子为县吏,为宰所冤杀,母散家财,以酤酒买兵弩,阴厚贫穷少年,得百余人。遂攻海曲县,杀其宰,以祭子墓”。《元和志》卷11莒县

  • 葭萌县

    ①亦作葭明县。战国末秦于葭萌城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史记·货殖列传》: “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 即此。西汉属广汉郡。东汉建

  • 葛仙乡

    即今江苏句容县西南葛村镇。《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宁县: 葛仙乡 “在府东南七十里。明初,王师败陈埜先于秦淮河上,追之至此,乡民执埜先杀之”。

  • 碧虚山

    一名风雩山。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南。宋知州刘珙作风雩亭其上。《方舆胜览》 卷23潭州: 风雩亭 “张敬夫序云,岳麓书院之南有曾丘焉,于登览为旷。建安刘公作亭其上,以为青衿游息之地。广汉张敬夫名

  • 巢州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襄安县 (今安徽巢湖市)。七年 (624) 废。(1)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襄安(今安徽巢湖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巢湖市和无为县西北地。属淮南道。七年废。为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