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积石山

积石山

①亦名小积石山。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杨塔乡境内黄河北岸。《元和志》 卷39枹罕县: “积石山,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炳灵寺开凿于此。

②一名大积石山。即今青海东南部阿尼玛卿山。《尚书·禹贡》: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汉书·地理志》 金城郡河关: “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东北入塞内。” 《续汉书·郡国志》 陇西郡河关:“积石山在西南,河水出。” 《清一统志 · 青海厄鲁特》: 积石山 “即今大雪山,番名阿木奈玛勒占木逊山。在西宁边外西南五百三十余里黄河北岸,其山延亘三百余里,上有九峰,高入云雾,为青海诸山之冠”。


古山名。(1)又称大积石山。即今阿尼玛卿山。《汉书·西域传》:“其河有两源: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今罗布泊)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水经注·河水》:“高诱称,河出昆山,伏流地中万三千里,禹导而通之,出积石山。”按黄河河源是今青海约古宗列曲,在积石山之西,与罗布泊无关,故云黄河重源之说非。(2)又称小积石山、唐述山。《史记·夏本纪·正义》引《括地志》:“积石山,今名小积石,在河州枹罕县(今甘肃临夏市)西七里。”《元和郡县志》河州枹罕县:“积石山,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鄯州龙支县(今民和县东南):“积石山,在县西九十八里。南与河州枹罕县分界。”


猜你喜欢

  • 廉州

    ①隋开皇十年 (590) 置,治所在高城县(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二十八里丘头镇)。辖境相当今河北藁城、正定、栾城三市县交界地区。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北藁城市南部及晋州、无极

  • 蓬南镇

    即今四川蓬溪县东南蓬南镇。清道光 《蓬溪县志》 卷2: 蓬南场在 “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通合州、定远大道”。在四川省蓬溪县东南端。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蓬南场,人口3940。因

  • 托尔和札萨克旗

    即土尔扈特西旗。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那家附近,后迁今青海刚察县北。

  • 陈家巷市

    即今湖北广水市西南三十四里陈巷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应山县西南有陈家巷市。

  • 春秋小国。在今湖北广水市南。《左传》: 桓公十一年 (前701),“楚屈瑕将盟贰、轸”。古国、古邑名。在今湖北省广水市境。《左传》桓公十一年(前701年):“楚屈瑕将盟贰、轸。”后为楚灭,为楚邑。

  • 琉华山

    在今浙江龙泉市南。海拔1543米。《方舆纪要》 卷94龙泉县 “豫章山” 条: “县南七十里又有琉华山,山顶宽平,有长湖,深不可测,山下即琉田,居民以陶为业。” 《清一统志 ·处州府》: 琉华山“亦名

  • 伍通隘

    在今福建明溪县西。《方舆纪要》卷98归化县:伍通隘在“县西二十五里。路出清流县”。

  • 泗水国

    西汉元鼎四年 (前113) 分东海郡地置,治所在凌县 (今江苏宿迁市东南)。辖境相当今江苏泗阳、淮阴及宿迁东南部地。东汉建武十三年 (37)废。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分东海郡三万户置,封常山宪王子

  • 古磡洞

    即今广西凌云县治。明洪武六年(1373)泗城州移治于此。清乾隆三年(1738)置凌云县。

  • 惠安县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析晋江县北乡地置,属泉州。治所在今福建惠安县东北龙窟岭下。后徙螺山之阳,即今治。元属泉州路。明、清属泉州府。1913年属福建南路道。1914年属厦门道。1928年直属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