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碣石

碣石

①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仙台山。《尚书·禹贡》: “夹右碣石入于河。” 秦始皇、汉武帝皆曾东巡至此登临观海。东汉建安十二年(207) 曹操用兵乌桓过此,作 《观沧海》 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经·濡水注》: “今枕海有石如埇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见,立于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则隐,及潮波退,不动不没,不知深浅,世名之天桥柱也。状若人造, 要亦非人力所就。 韋昭亦指此以为碣石也。”

②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清康熙四年 (1665) 潮州总兵许龙,以舟师抵碣石,平苏利叛,即此。

③即今朝鲜平壤市西南浦北之龙岗。《水经·河水注》: “ (秦) 始皇令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起自临洮,至于碣石。” 按: 《晋太康三年地记》 东浪郡: “遂城县有碣石山,长城所起。” 即此。

④一作渴石。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以南沙赫里夏勃兹。《长春真人西游记》 卷上: “过碣石城,预传圣旨令万户播鲁只领蒙古回纥一千人护送过铁门。”


古山名。《尚书·禹贡》导山:“导岍及岐……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秦始皇、汉武帝皆东巡至此,刻石观海。一说即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碣石山;一说在今秦皇岛市北戴河附近。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曾作《碣石篇》。


猜你喜欢

  • 贵定县

    明万历三十六年 (1608) 析新贵县及定番州地置,属贵阳府。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四十里旧治镇。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省新添卫入贵定县,移治卫城 (即今贵定县)。据郭子章 《郡县释名》贵州卷

  • 大围山

    ①在今湖南浏阳市东北一百五十里。旧名首裨山。山顶有白沙湖,广袤五十余里。流分四派。《方舆纪要》卷80浏阳县:大围山“冈峦围绕,盘踞四县,因名大围”。②亦作大城关、大围关。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八十里大为

  • 下阿溪

    在今安徽天长市东北。《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光宅元年(684),“徐敬业闻李考逸将至, 自润州回军拒之,屯高邮之下阿溪”。胡注:“唐开元二十九年于下阿置千秋县,天宝五年改天长;梁曾于石梁置泾州,以此言之

  • 温登窝集

    在今黑龙江省鹤岗市北。《清一统志·吉林一》 “巴蘭窝集” 条下: “温登窝集在 (宁古塔)城东北一千一百里,俱在混同江之北。” 温登河源于此。

  • 佛冈厅

    清嘉庆十六年(1811)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佛冈县。道光《佛冈厅志》卷1载:观音山之左股,石室宽敞,正壁刻“永佛寺”三字,室之西畔又有石人像三,俨然拱立。一名佛寺冈,冈顶有村佛冈围。厅因以为名。

  • 临淮府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招信路置,治所在盱眙县 (今江苏盱眙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县及安徽天长、五河、明光等县市地。后五河县改属泗州。二十七年 (1290) 府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

  • 黄喜冲 (衝)

    在今辽宁绥中县西。《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 黄喜冲在 “卫东北三十里。又东北四十里为塔儿冲”。

  • 岑嶅山

    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府施秉县:岑嶅山“元末有陈元帅者屯兵于此,营垒尚存”。

  • 新会州

    金大定二十三年 (1183) 改会州置,治所在保川县 (今甘肃靖远县西南一百里)。辖境相当今甘肃祖厉河流域。元初又改为会州。见“会州(1)”。

  • 药 (藥) 儿岭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北。《资治通鉴》: 唐广明元年 (880) 八月,“李克用自雄武军引兵还击高文集于朔州,李可举遣行军司马韩玄绍邀之于药儿岭,大破之”。胡三省注: “药儿岭在雄武军西。”②又名鹞儿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