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涧泉
在今福建南平市西南十余里。《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南平县: 槃涧泉 “在府治前。源出山巅,萦回石涧,泓深清洁。《郡志》 云,郡居山椒,清泉自石崖奔逆而下,用巨竹引之,绵亘数里,遍及郡城”。
在今福建南平市西南十余里。《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南平县: 槃涧泉 “在府治前。源出山巅,萦回石涧,泓深清洁。《郡志》 云,郡居山椒,清泉自石崖奔逆而下,用巨竹引之,绵亘数里,遍及郡城”。
秦置,为济北郡治。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汉高帝元年 (前206),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即此。汉以后称为博县。古县名。(1)秦以博邑置,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旧
一作龙舟峪关。在今山西祁县东南六十里北关村。《方舆纪要》 卷40祁县: 隆州谷关 “县东南九十里,南通沁州,北通徐沟县,西壁皆山,道傍有水,即胡甲水也。洪武三年置巡司戍守。亦曰隆州谷北关”。
西汉元狩二年 (前121) 置,治所在禄福县 (西晋改曰福禄,今甘肃酒泉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东、高台县以西地区。《汉书·地理志》酒泉郡注引应劭曰: “其水若酒,故曰酒泉。” 师古曰: “旧俗传
即褒信镇。今河南息县东北七十里包信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3:咸丰五年(1855)五月,“林其贤在包信集”。
隋大业元年 (605) 置,属岐州。治所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万家城南。《寰宇记》 卷30普润县: “盖以杜、漆、岐三水灌溉田畴,民获利济,以为县名。” 大业三年 (607) 属扶风郡。十三年 (617)
即今广西浦北县北福旺镇。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61: 合浦县东北有福旺墟。
在今陕西户县东北汉上林苑中。《元和志》 卷2鄠: “钟官故城,一名灌钟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盖始皇收天下兵器销为钟鐻,此或其处。” 《资治通鉴》: 唐贞观十八年 (644),“车驾幸钟官城”。即此。
即今陕西定边县西北之白盐池。《明史·王越传》:成化九年(1473)九月,鞑靼满都鲁及孛罗忽“大举深入, 直抵秦州、安定诸州县,越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两昼夜行八百里”。即此。
西汉董仲舒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南。李肇 《唐国史补》 卷下: “旧说董仲舒墓门,人过皆下马,故谓之下马陵。后语讹为虾蟆陵。” 白居易诗 《琵琶行》 曰: “家在虾蟆陵下住。”即“下马陵”。
古海峡名。一般以为是指新加坡海峡。或谓为满剌加海峡,乃取其广义,指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中间之海峡而言。《新唐书·地理志》 附 “广州通海夷道” 云: “又五日行至海峡,蕃人谓之质,南北百里,北岸则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