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皮山县

皮山县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泽普县置,属新疆省莎车府。治所在��吗(今新疆皮山县)。因汉皮山国为名。民国初属新疆喀什噶尔道。1920年改属和阗道。1930年属和阗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南与印度、巴基斯坦相邻。属和田地区。面积4.12万平方千米。人口22.1万。辖2镇、13乡和2场。县人民政府驻固玛镇。汉为皮山国,三国时称皮穴国,北魏时称蒲山国。《西域图名》作皮什南,皮什南急读之则为皮山。《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作皮什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析叶城固玛、桑株两大庄置县时,沿用古皮山国名为县名。1914年属喀什噶尔道,1920年属和阗道,1924年废道直属新疆省。1949年属和阗专区(1959年改名和田专区)。1970年属和田地区。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昆仑山地。属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古时为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农业开发地之一,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豆类、油料作物和瓜果、苜蓿、蚕茧。牧业有牛、羊、骆驼、马、驴等。果木有核桃、葡萄、苹果、桃、梨、酸梅、无花果、巴旦杏。矿产有煤、硫黄、石膏、云母、水晶等。工业有农机修造、织毯、丝织、粮油加工、电力、采矿、制砖等。岔叶公路经此。古迹有桑株岩画、亚尕其乌依吕克古城遗址、藏桂古城遗址、尕孜阿里木霍加麻扎等。


猜你喜欢

  • 应娑

    在今新疆库车县北。《隋书·北狄传》:西突厥“处罗可汗居无恒处,然多在乌孙故地。复立二小可汗,分统所部。一在石国北,以制诸胡国。一居龟兹北,其地名应娑”。

  • 葭芦河

    古名诸次水。即今陕西佳县西北佳芦河。源出榆林市西北,东南流径佳县,至县城南入黄河。《宋史· 夏国传》: 李继迁 “诱杀曹光实于葭芦川”。《方舆纪要》 卷57葭州: 葭芦河在 “州西五里。中多葭芦,因名

  • 益临县

    1948年7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益都、临朐二县析置,治郑母村 (今山东青州市东南郑母镇)。取二县首字为名。1952年撤销,并入益都、临朐、昌乐三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8年由益都县东北部尧西、香

  • 云梦县

    西魏大统十六年(550)置,属城阳郡。治所在今湖北云梦县。《寰宇记》卷132云梦县:“于云梦古城置云梦县,因以为名。”隋属安陆郡。唐属安州。北宋熙宁二年(1069)废。元祐初复置,属德安府。南宋绍兴七

  • 三间房

    即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西南昂昂溪区三间房街道办事处。为齐克铁路的起点站和洮昂铁路的终点站。

  • 马回川

    在今河南卢氏县东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48:“相传唐初盛彦师杀李密于此,振旅而回,因名。”

  • 黄金县

    西晋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东。《元和志》 卷22黄金县: “因黄金水而名。” 南朝宋、齐时废。北魏大统十二年 (546) 复置,属晋昌郡。隋大业十一年 (615) 移治巴岭镇 (在今洋县东北)

  • 登高山

    ①在今福建漳州市西北隅。《方舆胜览》卷13漳州: 登高山“在州治之西二里”。《清一统志·漳州府》 引 《府志》: 登高山 “脉自天宝山来,蜿蜒起伏三十余里,至郡城西北一峰耸拔,名曰望高山,其南麓为登高

  • 牵马岭

    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五十里,长河之滨。《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牵马岭 “在县西北八十里。陡峻难越,行者恒牵马而过,因名”。

  • 腻革龙

    又称革龙。在今云南丘北县西南一百里。《清一统志·广西直隶州》: 革龙山 “在废维摩州。明末沙定洲遁归,屯田此山,李定国围三年乃克之。今城址尚存,为通广西驿路”。彝语 “腻” 为红,“革” 为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