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岩山

白岩山

①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0乐平县“石梯山”条下:“白岩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下有杨赵水,北流合沾水。其麓据马岭隘口,接直隶邢台县界,五代末为河东守险之地。”

②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二十五里。《寰宇记》卷45黎城县:“白岩山在县东北七里。俗传岩赤则土离兵起,土人皆恶其变,恒以白粉污之,故目为白岩。”

③在今浙江瑞安市东隆山乡驻地白岩桥。《方舆纪要》卷94瑞安县:白岩山在“县治东一里。一名龙山,亦名白鹿岩”。

④在今浙江宁海县东长街镇。《清一统志·台州府一》:白岩山“在宁海县东百里。山左一峰笔立,旁陇围绕如屏”。

⑤在今福建尤溪县东南。《清一统志·延平府》:白岩山“在尤溪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峰峦耸秀如画”。

⑥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方舆纪要》卷51邓州:白岩山,“唐朱朴所云,北有白岩联络者也。其上有香岩寺。 自山而西,群山连亘, 以达于武关”。

⑦即朱圉山。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南。《寰宇记》卷150大潭县:“朱圉山在县西, 俗名白岩山。”《明史·地理志》 伏羌县:“西有朱圉山,俗名白崖山。”


又称张讳岩、朱喙岩。在山西省黎城县城北。海拔 1127 米。《大明一统志》云:南朝齐武帝登此山,谓此是大蟒口开,赤色主杀人,可塞之。居民遂涂以石灰,因号白岩。山麓旧有白岩寺,寺有牡丹,久负盛名。今已毁。


猜你喜欢

  • 下坭巴寨

    在今四川松潘县南青云乡西北下尼巴村。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下坭巴寨土百户。

  • 大窑龙泉窑遗址

    在今浙江龙泉市城西南九十里小梅镇东大窑村。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时渐著名,至南宋和元代,已成为庞大的青瓷窑系。窑场广布于处州,以大窑瓷业最盛,所产青瓷质量最好,俗名“哥窑”、“弟窑”等。1962

  • 且末镇

    唐置,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于寘东距且末镇千六百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文化路。镇以县名。镇区三面为农区环抱,

  • 始基城

    在今河南柘城县东南。《元和志》 卷7宁陵县: 始基故城 “晋豫州刺史祖逖督护卫策所筑。初,乞活魁遣陈川据陈留浚仪,遣将魏硕于谷水南营。逖遣策等追战,大破之。因即立戍留守。策曰: ‘从祖公北伐数年,功始

  • 老君犁沟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北峰之北,为华山中一峭壁,壁立千仞,上下如削。清光绪《华岳志》卷1引范守已记称:“峡上五里许有山如砺,中有沟如犁辟然,凿石挽索而上。”

  • 浪噶子

    亦作朗噶孜、那噶尔孜、拉噶孜、纳噶尔宗、浪卡子宗。即今西藏浪卡子县。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程站》: “白地至亚喜尖,或挞鲁尖,浪噶子宿,计程一百五里。”

  • 石岭关

    ①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关城。《资治通鉴》:唐武德三年(620),突厥处罗可汗“自石岭以北, 皆留兵戍之而去”。《宋史·郭进传》: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车驾将征太原,先命进分兵控石岭关,为都部署,

  • 石阡府

    明永乐十一年(1413)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在石阡长官司(今贵州石阡县)。辖境相当今贵州石阡、凤冈二县地。清属贵州省。1913年废。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次年治石阡长官司(今贵州石阡县)。属

  • 杨子洲

    ①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北章江中。《清一统志·南昌府一》:杨子洲“在(新建)县西北章江中。周二十里,有居民百余家”。②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77华容县:杨子洲“相传荆佽飞刺蛟处”。

  • 馆娃宫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灵岩山上,今灵岩寺即其故址。《吴地记》: 馆娃宫,“吴人呼西施作娃,夫差置,今灵岩山是也”。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引 《越绝书》 云: “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 《文选》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