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甘河

甘河

亦称旱河。即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南之甘河。《清一统志·黑龙江》:甘河“在布特哈西北五百二十里。源出西北兴安岭,东南流入嫩江”。民国《黑龙江志稿》卷3:甘河“在(嫩江)县西南(会口距县十五里), 自布西入界,东南流受阿里河,又径窟窿山东北,喀布齐志哈达西南约五里入嫩江。西岸属布西界”。


嫩江支流。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源出大兴安岭东麓连峰附近,流经鄂伦春自治旗,东南流至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额尔和附近入嫩江。长427千米,流域面积1.95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30米3/秒。河床比降大,水力资源比较丰富。


猜你喜欢

  • 蒲反

    战国魏地,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史记·魏世家》: “秦拔我蒲反、阳晋、封陵。” 即此。即“蒲坂”。

  • 哲如宗

    即比如宗。今西藏比如县。藏文正字读音“哲如”,当地口语读比如。藏语意为母牦牛部落。

  • 碉门百户所

    明置,属荣经。在今四川天全县。《明史·地理志》 荣经县: “又有碉门砦,亦曰和川镇,元置碉门安抚司。洪武五年设碉门百户所于此,其地与天全接。”

  • 北燕

    ①即燕。西周封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隅)。后世为与南方的燕相区别,故称北燕。②又名黄龙国。十六国之一。东晋义熙五年(409)冯跋灭后燕,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市),史称北燕。高云死,跋即天王位于昌黎县(今

  • 高阳里

    ①在今河南平顶山市东。北魏曾置高阳县于此。《清一统志 · 南阳府二》: 高阳废县,“ 《旧志》,县北平顶山侧有高阳里,盖犹以故县得名”。②在今河南许昌市内。《后汉书·荀淑传》: 荀淑 “有子八人: 俭

  • 喀喇乌苏宗

    又称纳曲卡、那曲卡、那曲宗。即今西藏那曲县。

  • 小安国

    亦作东安国、小国。都喝汗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魏书·康国传》 有小安国。《资治通鉴》:唐显庆四年(659)九月,“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百二

  • 郭道镇

    清置,属沁源县。即今山西沁源县北郭道镇。在山西省沁源县中部。面积26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郭道,人口6250。因郭姓首先在此开发居住,位于三岔路口交通要道处,故名郭道。1949年为沁源

  • 玛枯雅尔

    亦作玛库雅。在今新疆墨玉县西北。《清一统志·和阗》:玛枯雅尔“在和阗城北。其西为乌哈什”。

  • 罗源县

    宋乾兴元年 (1022) 改永昌县置,属福州。治所即今福建罗源县。元属福州路。明、清属福州府。1913年属福建东路道。1914年属闽海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在福建省东北部,东南临罗源湾。属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