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轵渠
西汉武帝时于上林苑中凿,在今陕西周至县东灵轵原下。《汉书·沟洫志》:“关中灵轵、成国、渠引诸川, ……皆穿渠为溉田, 各万余顷。”
西汉武帝时凿。在今陕西省周至县东灵轵原下,一说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境渭水北。东北流入渭水,溉田万余顷。
西汉武帝时于上林苑中凿,在今陕西周至县东灵轵原下。《汉书·沟洫志》:“关中灵轵、成国、渠引诸川, ……皆穿渠为溉田, 各万余顷。”
西汉武帝时凿。在今陕西省周至县东灵轵原下,一说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境渭水北。东北流入渭水,溉田万余顷。
①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色楞格省东布仁西南(河北岸)。②又称西路中左翼末旗。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即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木
即今福建宁都市北四十里八都镇。1919年《江西福建明细图》:福建宁都县北有八都。
即今广东东莞市东企石镇。《清一统志·广州府》:企石营“在东莞县东六十里。明初置”。
或作藏如拉。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古地区名。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如拉是藏文音译,意为“分支翼(部)”,其区域东至姜尼扎
①北宋置,属仪陇县。在今四川仪陇县北四十五里乐安观。②在今山西代县北。《资治通鉴》:唐大顺元年(890)胡三省注引 《考异》:“《太祖纪年录》:……李存孝引前锋与赋战于乐安镇,赋军大败,遁走。”③本清
即今新疆昭苏县西南夏特柯尔克孜族乡。清道光《新疆识略》卷4:沙图阿满台“距特克斯台八十里。自特克斯河岸西南行皆平川,七十里入山,山口内里许即沙图阿满台”。
即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甲篆。明嘉靖时置巡司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甲篆。明嘉靖时于此置巡检司。
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内。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清《塔子沟纪略》卷7:“天成观在大城子之东。康熙六年间道士夏一振募建天齐庙三间,东西十阎君殿六间,关帝殿三间。嗣经道徒夏阳春、徒孙
①即今河南息县。南北朝时为双方争夺要地。北魏于此置东豫州。《魏书·地形志》:东豫州“太和十九年(495)置, 治广陵城”。孝昌三年(527)属梁,相继置西豫州、淮州于此。《周书·宣帝纪》:“梁士彦拔广
三国吴黄龙三年(231)改由拳县置,属吴郡。治所在今浙江嘉兴市南。赤乌五年(242)以避太子和讳,改为嘉兴县。古县名。三国吴嘉禾元年(232年)改由拳县置,治今浙江省嘉兴市南。因野稻自生,故名。属吴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