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山
即茂湿山。在今四川茂县北十二里。《新唐书·韦皋传》: 贞元十三年 (797) 攻吐蕃,“元膺出湿山、成溪” 即此。
即茂湿山。在今四川茂县北十二里。《新唐书·韦皋传》: 贞元十三年 (797) 攻吐蕃,“元膺出湿山、成溪” 即此。
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南枫亭镇。明置巡司于此。
北宋置,属夷陵县。在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东渔洋关镇。
在今山西岢岚县东。《清一统志·太原府一》:苏孤戍城“在岢岚州东三十里。相传北齐所筑。其东北隅没于水,仅存三面。今名三角村”。
北周保定三年(563)改房陵县置,为光迁郡治。治所即今湖北房县。隋为房陵郡治。唐初为迁州治。贞观十年(636)改为房陵县。古县名。北周武帝时改房陵县置,治今湖北省房县。隋为房陵郡治。唐贞观十年(636
北宋置,为羁縻州。在今湖北宣恩县南。元改为忠建军民都元帅府。
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北五里。《方舆纪要》卷59伏羌县: 散渡河 “源出通渭县之十八盘山,曲折流入县界,至此入渭”。
在今河南范县南古黄河北岸。《水经·河水注》:“北岸有新台,鸿基层广,高数丈,卫宣公所筑新台矣。《诗》齐姜所赋也。为卢关津。台东有小城,崎岖颓侧,台址枕河,俗谓之邸阁城。疑故关津都尉治也。”
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黎州洪源郡:“有定蕃、飞越、和孤三镇兵。”
明洪武十年 (1377) 置,属顺昌县。即今福建顺昌县西北富文。清康熙三十八年 (1699)废。
亦名清道镇。即今广东雷州市西南乌石镇。《方舆纪要》卷104雷州府海康县:清道镇在“府西南百二十里,地名乌石港。有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