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秀县
唐武德元年 (618) 分礼泉县置,属雍州。治所即今陕西礼泉县北十五里古县村。贞观元年(627) 废。
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属雍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唐武德元年 (618) 分礼泉县置,属雍州。治所即今陕西礼泉县北十五里古县村。贞观元年(627) 废。
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属雍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明置,属蓟州。为长城关隘之一。在今天津市蓟县东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1蓟州“黄崖峪关”条:“车道峪堡在黄崖峪东。《志》曰:自车道峪、黄崖口直北,即元人之大兴州也。”
在今安徽青阳县东北。《清一统志·池州府一》:二十四湖“在青阳县东北二十里。夏秋潮涨,汪洋千顷,冬春则涸,连亘平野。旧属大通河泊所”。在今安徽省青阳县东北。夏秋涨潮时湖面可达千顷;冬夏则涸,连亘平野。今
金天会七年 (1129) 置,治所在保塞县(后改名清苑县,在今河北保定市)。蒙古太宗十三年(1241) 改为顺天路。
在今湖北石首市南。《方舆纪要》卷78石首县:田坪址湖在“县南四十余里。……掌于河泊所”。
在今台湾省苗栗县北。源于加里山,西北流至竹南镇南入台湾海峡。《清一统志·台湾府》:中港溪“在彰化县后垅溪之北,源发于合欢大山,西流至中港社西入海”。
1929年改绥远县置,属吉林省。治所在伊力嘎(今黑龙江省抚远县)。因与绥远省同名改取“绥抚边境”之意。1945年划归合江省。1949年划归松江省。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和乌苏
一名六万寨。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26霍山县:六安山“在县西三十里。四周险峻如城,有四门,古多避兵于此”。宋筑寨于此。现遗址尚存。
即今河北抚宁县东二十里榆关镇。明初置驿于此。为抚宁县出入山海关要道。在河北省抚宁县中南部。面积168.1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榆关,人口1640。西临渝河(今戴河),且为重要关隘,因名临渝关
唐总章元年(668)置,属陆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乌雷村。《元和志》卷38乌雷县:“因乌雷州为名。”天宝初属玉山郡,乾元初复属陆州。大历三年(768)移治今越南芒街东南玉山。北宋开宝中废。古县名。
即白杨陂。在今河南县东。《水经·睢水注》:“睢水又东,径雍丘县故城北, 睢水又东……水积成湖,俗谓之白羊陂。陂方四十里,右则姦梁陂水注之。”《方舆纪要》卷47杞县: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