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明史·广西土司传》: 隆庆间,召诸瑶筑怀远城,“许犒不与,诸瑶遂合绳坡头,板江诸峒杀官吏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口西南。明隆庆间,诸瑶合绳坡头、板江诸峒
①即汾。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里颍水南岸汾陈村。《战国策·楚策一》:苏秦说楚威王曰,“楚地,……北有汾泾之塞”。②即汾水旁的陉城。在今山西曲沃县东北。《史记·范睢传》:秦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秦
①亦名鹿首山。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南六十里。《魏书·地形志》: 定荒县 “有鹿头山”。② 一名鹿峰山。在今湖南桂阳县东三里。《舆地纪胜》 卷61桂阳军: 鹿头山 “在东门。山有石如鹿。有七层塔
在今山东昌邑市北五里。《方舆纪要》卷36昌邑县“都昌城”条下:“今城南五里有大营城,北五里有小营城,俗为大营、小营二村,相传即孔融与黄巾相拒处。”
北宋置,属清州。即今天津市静海县。金明昌四年 (1193) 改置靖海县。
秦置,属太原郡。治所即今山西离石县。《元和志》 卷14离石县: “县东北有离石水,因取名焉。” 西汉属西河郡。东汉为西河郡治。西晋为西河国治。永兴初废。北周建德六年 (577) 改昌化县复置,为离石郡
一名绿鸭山。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三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84梧州府: 绿鵶山,“州人于此淘取青黄泥,炼成铁,铸为锅”。
在今广东信宜县北。《舆地纪胜》卷117高州:丽水江“在信宜县东北八十里。源出白马山,流入宜州界”。《方舆纪要》卷104信宜县:丽水江“在县北八十里。出县北百里白马山下,流入东川”。
隋大业三年 (607) 改农州置,治所在新容县 (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地。后废。隋大业年间改农州置,治新容县(今越南承天-顺化省广田县东)。后废。
西周、春秋国名。允姓,都商密。在今河南内乡、陕西商州间。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谓此都为都分支,故称“下鄀。”《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前635),“秦、晋伐鄀”。杜预以为鄀本在商密,秦、楚界上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