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溪道

清溪道

古道路名。亦作清溪关路。唐自四川西部通向云南的重要道路。系在汉灵关道的基础上不断展筑而成。起自黎州 (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 渡大渡河南行,出清溪峡 (今四川汉源县西南),沿越嶲河谷,越小相公岭,转安宁河,经西昌、会理,渡金沙江,南抵云南之大姚、姚安、祥云,西通大理。乾元中置关于清溪峡,为控扼南诏重地。《新唐书·韦皋传》: “由黎州出邛部,直云南,置清溪关,号曰南路。”


唐代自黎州(治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渡大渡河而南,出清溪峡之清溪关至嶲州,再至南诏首都阳苴咩城的交通要道,清溪关为此道要隘,故名。又称“南道”(《新唐书·韦皋传》)或“南路”(《蛮书·云南界内途程》),以唐南往而言。黎州而北出邛崃关通往雅州、成都府。自今四川省汉源县南出大相岭山脉之大关,渡大渡河,南出甘洛、汉源二县交界之深沟(即唐清溪关),沿越西河,逾小相岭,溯安宁河,经今西昌市、会理县,渡金沙江,抵云南省姚安县,西至大理市。为唐与南诏使者往来要道,双方多次用兵亦常取此道。早于秦汉时已渐开通,经历代修治展筑而成。唐中叶后,屡经开修,贞元年间“韦皋凿青溪道以和群蛮,使道蜀入贡”(《新唐书·突厥传》)。北宋初期仍与大理通道,熙宁以后渐趋冷落,南宋以后闭塞。


猜你喜欢

  • 女直水达达路

    简称水达达路。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前后分开元路置,属辽阳行省。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兴凯湖以东,包括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东岸地区。元派军士在此屯田,设置屯田总管府。简称水达达路

  • 偏沅巡抚

    明万历二十七年 (1599) 用兵播州时分湖广地置,寻废。天启二年 (1622) 后置废无常,崇祯二年 (1629) 定设。治所在偏桥镇 (今贵州施秉县东北)、沅州 (今湖南芷江县),故名。为黔、楚重

  • 淡竹厄 (阨)

    在今江西上犹县东。《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上犹县: 淡竹阨 “在县东。相近有南北村隘”。

  • 妙湛寺金刚塔

    俗称穿心塔。在今云南昆明市东郊二十余里官渡街上。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全塔系砂石砌筑。塔基台为方形,高4.8米,边长10.4米。基台上建五座佛塔,属于金刚宝座式塔。基台中部为主塔,通高16.05

  • 粤东

    指今广东省地。因位于古百越 (粤) 地东部而得名。(1)地区名。指今广东省东部、惠州市以东地区。处东江流域,多山地、丘陵。包括今惠州、汕尾、河源、梅州、汕头、潮州六市所辖。(2)广东别称。因古百粤地而

  • 洪郎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境。辖境约当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地。吐蕃废。

  • 贤妃镇

    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六十里斗子山。《舆地纪胜》 卷188蓬州: 李特读书台 “在斗子山,李特微时尝隐是山,妇人侯氏归之,昼侍几砚,夜直灯烛,后特以妇为妃,故镇初名贤妃”。

  • 蒋鼎堡

    明置,属宁夏左屯卫。即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北蒋顶乡。明嘉靖 《宁夏新志》 卷1: 蒋鼎堡 “有仓场”。

  • 东姚集

    即今河南林州市东南四十一里东姚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4:咸丰七年(1857)十一月,土匪“至林县之东姚集”。

  • 南诏场

    宋置,属漳浦县。即今福建诏安县治南诏镇。明初为南诏把截所,寻罢。弘治十八年 (1505)改置南诏守御千户所。清嘉庆 《漳州府志》 卷1 《建置志》: 诏安县 “相传唐时有南夷人过此,云: 此地风景好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