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湘县
五代晋天福四年 (939) 改湘源县置,为全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七里柘桥村。后周显德三年 (956) 迁治今全州县。元为全州路治。明洪武九年 (1376) 废入全州。
古县名。五代晋天福中以湘源县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西。因境内湘江水清得名。为全州治。周显德三年(956年)迁治今全州县。元为全州路治。明初为全州府治。洪武九年(1376年)改府为州,省县入州。
五代晋天福四年 (939) 改湘源县置,为全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七里柘桥村。后周显德三年 (956) 迁治今全州县。元为全州路治。明洪武九年 (1376) 废入全州。
古县名。五代晋天福中以湘源县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西。因境内湘江水清得名。为全州治。周显德三年(956年)迁治今全州县。元为全州路治。明初为全州府治。洪武九年(1376年)改府为州,省县入州。
即夹皮沟。今吉林桦甸市东南二百九里夹皮沟镇。
即金虎台的别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故邺城西北隅,与其北铜雀台、冰井台合称三台。《水经·浊漳水注》 王先谦补注: “李善 《文选·魏都赋》 注云: 铜雀园西有三台,中央铜雀台,高十丈,有屋一百一间,亦曰
即今河南长葛市东六十一里南席镇。旧属洧川县。《明史·地理志》 开封府洧川县: “东南有南席店,弘治九年,河入栗家口,南行经此。” 1954年改属长葛县。
即今山西临猗县西北孙吉镇。《清一统志·蒲州府》:孙吉镇“在荣河县东南二十里”。在山西省临猗县西北部。面积126.3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孙吉,人口 5000。原名吉镇,后因洪洞大槐树下迁
一名阔精堡。北宋熙宁八年 (1075) 置,属河州。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南十五里。金废。
①西魏废帝元年(552)改石城县置,为安乐郡治。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六十里。《寰宇记》卷6玉城县:“因荆山之石有玉而美故名。”北周天和元年(566)废。隋义宁元年(617)复置,属虢郡。治所在今河南
在今浙江富阳市北二十五里。 《方舆纪要》卷90富阳县: 岭, “明初李文忠自严州下桐庐, 至富阳,遂北趋余杭,张士诚将潘原明守杭州,以城降,盖道出于此”。
即今河北隆化县北六十里张三营镇。清乾隆七年(1742)于此设巡司。
①又称薄。在今山东曹县南二十五里。《太平御览》 卷155引 《帝王世纪》: “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也。”②即北亳。商三亳之一。在今河南商丘县北。《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椒举言于楚子曰:
在今江西赣州市东龚公山顶。《舆地纪胜》卷32赣州:尘外亭“龚公崖顶有尘外亭,在州治东。形势最高绝,下瞰环城如巨囿,凡四境之山川可以枚阅。东坡诗曰,却立浮云端,俯视万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