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
①即今海南省海口市。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置营,设都司防守。嘉庆十六年 (1811) 改设副将。
②即今云南昆明市西南海口镇。《清一统志·云南府》 “滇池” 条引 《云南通志》: “去府城西南八十里。曰海口,与昆阳州接界,即螳啷川之口也。”
即今海南省海口市。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营,设都司防守。
①即今海南省海口市。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置营,设都司防守。嘉庆十六年 (1811) 改设副将。
②即今云南昆明市西南海口镇。《清一统志·云南府》 “滇池” 条引 《云南通志》: “去府城西南八十里。曰海口,与昆阳州接界,即螳啷川之口也。”
即今海南省海口市。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营,设都司防守。
①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山南道置,为十五道之一。治所在梁州(后改兴元府,在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甘肃嶓冢山以南,四川江津、永川等市县以北,陕西佛坪、西乡、镇巴和四川城口、开县、大竹、
唐显庆三年 (658) 建,在今河南洛宁县西。《新唐书·地理志》 河南府永宁县: “西五里有崎岫宫。”
明成化中置,属成山卫。治所即今山东荣成市东寻山镇。明置,治今山东省荣成市东寻山所。属登州府。清废。
①金置,属永寿县。即今陕西永寿县东北永寿坊。后废。②即今湖南衡阳市北南岳镇。清于此置巡司。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东南部。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寿,人口 2870。因初建于北宋,当
即南朝宋之冈溪县。治所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北。
①又作泲水。古四渎之一。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尚书·禹贡》: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 当指黄河以北部分; 又 “溢为荥,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指黄河以南部分。
一名马品木达赖池。即今西藏普兰县北之玛旁雍错。见佛经。《大唐西域记》作阿那婆答多池。谓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为殑伽、信度、傅刍、徒多四河所自出。
即今山西偏关县东马站村。《清一统志·宁武府》:马站堡“在偏关县东四十里,东至老营所四十里。明正德中筑,周四里,高三丈五尺,地界偏老水泉三路之冲”。即今山西省偏关县东马站,地处偏关河西岸。明正德十年(1
又作毛代。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东南毛岱。清咸丰《古丰识略》卷10关津:毛岱渡口“在湖滩河朔西北。距城二百四十里”。“毛岱”,即蒙古语“毛都太”,意为有树。
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晓关侗族镇附近。《方舆纪要》卷82大田所:小关山在“所东百里。古置关其上,遗垒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