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原县

海原县

1914年改海城县置,属甘肃泾原道。因县境有海都原,故名。治所即今宁夏海原县。1928年直属甘肃省。1958年改属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西邻甘肃省。属中卫市。面积 6897 平方千米。人口37.7万,回族占68.63%。辖3镇、21乡。县人民政府驻海城镇。北宋置西安州天都寨。元置海喇都堡(今海城镇),属开成州。明为海喇都营,属固原州。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盐茶厅自固原州移海喇都,同治十三年(1874年)改为海城县。1914年因与奉天省(今辽宁省)海城县同名改今名。1950年属甘肃省平凉专区,1953年属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1955年属甘肃省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专区,1970年属固原地区,2001年属固原市。2003年改属中卫市。地处宁南黄土丘陵西北部。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糜子、马铃薯、胡麻为主。工业有机械修造、食品、建材、皮毛加工等。特产二毛裘皮。宝中铁路、109国道及银平、中静公路经此。古迹有天都山石窟、老爷寺、灵光寺等。


猜你喜欢

  • 伊吾郡

    隋大业六年(610)置,治所在新伊吾(今新疆哈密市)。隋末废。唐天宝初改伊州为伊吾郡。乾元元年(758)复为伊州。隋大业六年(610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辖境约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 黾阳县

    三国吴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四川巫山县南。西晋咸宁元年 (275) 废。南朝宋复置,属巴东郡。南齐改为聂阳县。

  • 极高

    即今江西黎川县东五十里极高。宋、元、明、清置巡司于此。

  • 大伊山

    在今江苏灌云县西北。其北有小伊山。《方舆纪要》卷22海州“蛎山”条下:“州南百里有大、小伊山,南北相距约二十里。”

  • 烽台 (臺) 山

    亦名柏山。在今辽宁朝阳县南。《清一统志·承德府一》: 柏山 “亦名烽台山。山有十六峰,盘郁四十余里。山顶有辽安州城废基,断井颓垣,犹可辨识,山半有辽买岩寺旧址,乾统八年耶律劭碑尚存”。

  • 步讫若州

    唐置,为羁縻州。治所约在今陕西榆林市境。唐羁縻州。永徽元年(650年)以薛延陀部落置,约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中部。属达浑都督府。开耀元年(681年)侨治夏州宁朔县(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界。

  • 黄龙荡

    即今湖北襄阳县 (张湾镇) 东南黄龙镇。清设把总驻防。

  • 张八桥

    即今河南宝丰县西十八里张八桥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1:同治三年(1864)十一月,捻军分踞“宝丰之张八桥”。

  • 多田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思州。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北四十五里。贞观八年(634)属费州。《旧唐书·地理志》 多田县:“以土地稍平,垦田盈畛,故以多田为名。”北宋废。古县名。唐武德中置,治今贵州省思南

  • 百楼城

    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南二十里百楼村。《方舆纪要》卷12定兴县:百楼城,“相传唐太宗征辽还,驻军于此,营城以居军士。今为百楼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