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浮梁县

浮梁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新昌县置,属饶州。治所即今江西浮梁县。《方舆纪要》 卷85浮梁县:“天宝元年以溪水时泛,伐木为梁,因名浮梁。”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为浮梁州。明洪武初复降为县,属饶州府。民国初江西属浔阳道。1916年移治景德镇。1926年直属江西省。1960年并入景德镇市。1988年复置浮梁县,治所即今浮梁县。


在江西省东北部,北邻安徽省。属景德镇市。面积2867平方千米。人口27.5万。辖8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浮梁镇。汉鄱阳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年)析置新平县,治今县北,隶饶州。八年省入鄱阳县。开元四年(716年)改置新昌县,治新昌江口(今浮梁镇南城里),隶饶州。天宝元年(742年)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浮水而运,故易名浮梁县。元和十一年(816年)徙治西北高阜(即今址)。元升县为州,隶饶州路。明降为县,隶饶州府。1912年属江西省。1914年属浔阳道。1916年县治迁景德镇(今市人民政府院内)。1927年析景德镇置市。1927年复属江西省。1929年撤市入浮梁县。1949年析景德镇复置市,县治移驻旧城(今浮梁镇),属乐平专区。1950年属浮梁专区。1952年县治迁景德镇市内,属上饶专区。1958年属景德镇市。1960年浮梁县省入景德镇市。1988年析景德镇市蛟潭、鹅湖二区及昌江区旧城乡复置浮梁县,治浮梁镇(旧城乡改设)。地处赣东北低山丘陵区,昌江纵贯市境中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甘薯、大豆、花生、油菜籽、芝麻等,为国家商品粮、出口茶叶、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和省蚕茧生产基地。森林资源丰富,特产浮红茶及香菇、香榧等。有高岭土、金、萤石、大理石、煤等矿。工业有采矿、陶瓷、茶叶精制、建材、食品、造纸、木竹加工等。皖赣铁路纵贯中部,有九景高速公路,206国道,白景、张经、景湖、景瑶等公路。名胜古迹有诸仙洞、龙池、宝石、红塔、浮梁旧县衙、高岭土古矿遗址、塘下古瓷窑遗址、南市街古瓷窑遗址等。纪念地有瑶里改编旧址。


猜你喜欢

  • 孝感县

    五代唐同光二年(924)改孝昌县置,属安州。治所即今湖北孝感市。《舆地纪胜》卷77德安府孝感县:“《图经》云,因孝子董黯立名。……后唐改孝感,避庙讳也。”北宋属德安府。建炎中移治紫资寨。元至元十六年(

  • 扈尾口

    又作扈尾港。即今台湾省台湾县北淡水镇驻地。为淡水河入海之处,台湾北部重要港口。清设水师营守备。咸丰八年 (1858) 开为通商口岸又作沪尾口、扈尾港,为淡水河入海之处,本为台湾北部重要港口。台北开拓初

  • 市桥

    ①在今河北邯郸市内。《清一统志·广平府二》:市桥“在邯郸县西门外。相传战国时赵王建,下有铁牛、铁柱,商旅辏集于上”。②即今广东番禺市(市桥镇)。清移沙湾巡司驻此。1945年后为番禺县治。③在今广东东莞

  • 马肝峡

    在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南宋陆游《入蜀记》:“入马肝峡,石壁高绝处有石下垂如肝,故以名峡。”

  • 新兴州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澂江路。治所即今云南玉溪市。《元史·地理志》: “新兴州,汉新兴县。” 按,汉代在云南未设新兴县,元人误认为南朝建宁郡或南广郡的新兴县在今玉溪,因名。辖境相当今云南玉

  • 陆墓山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横山之东南。《吴地记》:横山有“晋门下侍郎陆云坟”,因名。清光绪《吴县志》卷40:陆墓山“在横山东南张家桥,俗称陆墓山。《卢志》、《旧经》误为陆士龙坟,今相传为陆机墓,皆非是也”。

  • 叴犹县

    西汉置,属临淮郡。治所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因叴犹国为名。东汉省。

  • 北舞县

    隋开皇初改北舞阳县置,属许州。治所即今河南舞阳县四十六里北舞渡镇。大业三年(607)属颍川郡。唐武德四年(621)属道州。贞观元年(627)废。古县名。隋开皇初改北舞阳县置,治今河南省舞阳县东北。属颍

  • 西扎鲁特旗

    即内蒙古昭乌达盟扎鲁特右翼旗。

  • 麻埠港

    在今湖北汉川县东南五里。《清一统志 ·汉阳府一》: 麻埠港 “一名麻布港,自汉水分流而东北,左会县西南二十里之道观湖水,至县东南一里搬载口,仍入汉水。夏秋水涨,可通舟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