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卡子宗
即浪噶子。今西藏浪卡子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浪卡子宗。“浪卡子”,藏语意为白鼻尖、鼻形白山梁。1960年改设浪卡子县。
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浪卡子。1960年撤销,改置浪卡子县。
即浪噶子。今西藏浪卡子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浪卡子宗。“浪卡子”,藏语意为白鼻尖、鼻形白山梁。1960年改设浪卡子县。
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浪卡子。1960年撤销,改置浪卡子县。
①北周武帝置,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西北。《寰宇记》卷28同州朝邑县:长春宫“在强梁原上。周武帝保定元年宇文护所筑。初名晋城,武帝建德二年置长春宫。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增构殿宇,炀帝大业十三年高祖起义兵自太
即今河北献县北二十八里商林乡。清于此设把总驻守。集镇名。在河北省滦县城北偏西。属东安各庄镇。人口5400。原以商来林名村,后改今名。产花生、玉米。为县花生、桑条集中产地。为编织专业村。平大公路经村东。
即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中之安汶岛。以丁香贸易闻名于世。公元16世纪初期被葡萄牙侵占,17世纪初英、荷两国在此竞争贸易。其后曾一再易手。据 《海录》 记载之唵闷和唵门两国,前者为荷兰所据,后者为英国所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辖曼乡。清雍正元年 (1723) 置辖漫寨土百户。
即今云南勐海县西三十八里勐遮乡。明、清为版纳勐遮驻地。清雍正时设土千总。1927年为五福县治。1934年为南峤县治。傣语 “勐”为平坝,“遮” 为浸泡,意即被水浸泡过的平坝中的街子。
又作能兔河。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上游,为乌拉河的支流。清 《乾隆内府舆图》 作“能图必拉”。光绪 《吉林通志》 卷22: 乌苏哩江“又西北径能图山东受能图河。河出东南窝集中,三泉齐发,西北流,
在今云南富宁县西。《明一统志》 卷87广南府: 袪丕山 “在富州治西。形如石狮。昔土人结屋以避兵,名狮头寨”。
在今山西安泽县东北四十里良马村。《资治通鉴》:唐会昌四年(844),“石雄拔良马等三寨一堡”。即此。在今山西省安泽县东北。唐会昌四年(844年),河中节度使石雄讨刘稹,拔良马等三寨一堡,即此。
北宋置,属厌次县。即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四十里淄角镇。古镇名。即今山东省惠民县西南淄角镇。金时属厌次县。
即今四川荣县南五宝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9荣县:有五保镇。道光《荣县志》卷4:五宝镇“县南九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