洭州
隋开皇九年 (589) 改西衡州置,治所在今含洭县 (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西北部地。开皇二十年 (600) 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治所在浛洭县 (今英德市西北浛洸镇)。贞观元年 (627) 又废。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西衡州置,治含洭县(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佛冈等市县一带。开皇二十年废。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废。
隋开皇九年 (589) 改西衡州置,治所在今含洭县 (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西北部地。开皇二十年 (600) 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治所在浛洭县 (今英德市西北浛洸镇)。贞观元年 (627) 又废。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西衡州置,治含洭县(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佛冈等市县一带。开皇二十年废。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废。
①指今山东青州市之南阳水、北阳水。《水经·淄水注》:长沙水“出逢山北阜,世谓之阳水也”。又说:“后人堨断令北注浊水,时人通谓浊水为阳水,故有南阳、北阳水之论。”②亦名建水、建阳水。即今湖北荆门市南之新
①五代南唐置,在今湖北通城县南。《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三年(956),“王逵奏拔鄂州长山寨”。胡注:“长山在鄂州南界。唐立寨,以备潭、朗。”②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大碶镇芦山。《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定海
清乾隆十五年(1750)置,属山西朔平府。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永兴乡。光绪十年(1884)升为直隶厅。1912年改为宁远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宁朔卫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西南田家镇。
一作亦息渴儿。又名热海。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元史·耶律希亮传》:希亮“至于亦思宽之地”。即此。
崤山分东崤、西崤,故又称二崤。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前628),“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后汉书·班固传》:“《两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在今海南省澄迈县西北。《明史·地理志》 琼州府琼山县: “又有那拖巡检司,治那拖市,后迁县西森山市,废。”在今海南省澄迈县西北。明万历中移那拖浦巡检司于此。
即今江西修水县西南赤江乡。清同治《南昌府志》卷4义宁州:赤江渡“在州(治今修水县)南三十五里。相传许旌阳逐蛟至此,蛟变为瓠,以剑劈之,水皆赤,故名”。
即今新疆轮台县东北策大雅。《清一统志·喀喇沙尔》: 策特尔 “在喀喇沙尔城西南四百九十里,车尔楚西 一百四十里,逾额什墨河至其地。…… (汉) 乌垒城当在策特尔东南”。
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二十里。唐初尝为阆中县治,亦谓之张仪城。《方舆纪要》卷68阆中县:“明洪武七年徙县治于府治西南。其故城谓之白沙镇,亦曰白沙坝。”
即今广东连州市西北六十里东陂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连州西北有东陂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