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阳江

洛阳江

一名乐洋江。上源河市溪,发源于福建泉州市东北,西南流至河市后始称洛阳江,东南流经泉州市与惠安县间入泉州湾。《舆地纪胜》 卷130泉州《景物下》: 洛阳江 “在州东二十里,……又 《图经》云,唐宣宗微行览山川胜概,有类吾洛阳之语,因以名之”。江上宋时建有洛阳桥。


又称乐洋江。发源于福建省泉州市东北,西南流至河市后始称洛阳江,东南流经泉州市与惠安县间入泉州湾。《舆地纪胜》泉州《景物下》:洛阳江“在州东二十里。……又《图经》云,唐宣宗微行览山川胜概,有类吾洛阳之语,因以名之”。江上宋时建有洛阳桥。


猜你喜欢

  • 金齿山

    在今浙江象山县南。《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 金齿山 “在县南百六十里。《海防说》: 山岛岙颇多,有金齿门港,倭船往来,每栖泊于此,亦南路要冲也”。

  • 劳山

    ①亦作牢山、崂山。在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北,东临大海。《魏书·释老志》:法显“乃于南海师子国,随商人泛舟东下,昼夜昏迷,将二百日。乃至青州长广郡不其劳山”。即此。《元和志》卷11引晏谟《齐记》曰:“太

  • 夷陵戍

    当作木陵戍。在今河南新县南。《魏书·元澄传》:景明四年(503),“萧衍将张嚣之寇陷夷陵戍,澄遣辅国将军成兴步骑赴讨,大破之,复夷陵戍”。即此。“夷”,《资治通鉴》作“木”。

  • 寒桥

    即今山东寿光市东寒桥镇。1949—1953年为寿南县治。集镇名。在山东省寿光市中部偏南、弥河东岸。属洛城镇。人口1600。唐代立村。据传唐太宗东征时,部下路经弥河,时令初冬,惟有此地一段河水已结冰,人

  • 阳湖

    故址在今江苏武进县东南五十里,与无锡市分界处。《寰宇记》卷92无锡县:阳湖“在晋陵、无锡两县界。在州东六十四里,东南入太湖,二县中分界”。《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阳湖“以近阳山而名。湖东西八里

  • 顾家桥集

    即今安徽凤台县西北顾桥乡。清光绪《凤台县志》 卷1: 顾家桥 “距县五十里”。

  • 其塔木

    亦作奇塔穆木街、旗塔木。即今吉林九台市东北其塔木镇。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5吉林府:正北 “一百五十五里奇塔穆木街,街西有大桥通伯都讷厅及长春府等大路”。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永吉县:

  • 黄杨岩

    在今福建三明市西岩前镇。《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永安县: 黄杨岩 “在县北六十里,与汀州府归化县接界。上多小黄杨,因以名岩。后亦名万寿岩。又名鳞峰岩”。

  • 东靖边县

    即1935—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析置靖边县。治所在青杨岔(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镇)。旧县名。陕甘宁边区设。1937年由陕西省靖边县东部析置。1938年初撤销,仍并入靖边县。

  • 嶍峨部

    宋大理置,属秀山郡。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境。元改嶍峨州。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北。蒙古宪宗时改置千户所,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嶍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