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沮水

沮水

①在今山东西南部。《尚书·禹贡》 兖州:“雷夏既泽,灉、沮会同。” 伪孔传: “雷夏,泽名。灉、沮二水会同此泽。” 《尔雅·释水》: “济为濋。”濋与沮音近,或沮水即濋水,为济水的支流。据 《元和志》 卷11雷泽县: “灉水、沮水,二源俱出县西北平地”,并说 “雷夏泽在县北郭外。灉、沮二水,会同此泽”。唐雷泽县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五代、北宋时这一带地方屡为黄河决流所淹灌,沮水故道遂致湮废。明、清地志以出自今山东菏泽东,流经巨野、嘉祥注入南阳湖的潴水河、澹台河及其自巨野北流至寿张入运河的一支为沮水,更与 《禹贡》 沮水无涉。

②亦作睢水。即今湖北西部长江支流沮河、沮漳河。源出保康县西南,东南流经远安、当阳,至荆沙市西注入长江。《左传·哀公六年》: “江、汉、睢、漳,楚之望也。” 睢即沮河。《汉书·地理志》 汉中郡房陵县: “东山,沮水所出,东至郢入江,行七百里。”

③源出陕西黄陵县西,曰子午水。东流为沮水,入于北洛河。《汉书·地理志》 直路县: “沮水出县西,东入洛。” 即此。

④在今陕西勉县西。即汉水别源。《汉书·地理志》 武都郡沮县: “沮水出东狼谷,南至沙羡南入江。” 《水经·沔水注》: “沔水一名沮水。阚骃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也。县亦因受名焉。导源南流,泉街水注之。水出河池县,东南流入沮县,会于沔。沔水又东南,径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

⑤即今陕西岐山县东��河。 源出岐山县东北��谷,东南流径扶风县,至武功县西北合漆水河入渭。《诗经·大雅·绵》: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史记·周本纪》: 古公 “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

⑥应即流经今陕西耀县、富平,在临潼县东北注入渭水的石川河。《尚书·禹贡》 雍州: “漆、沮既从”; 导渭,“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此沮水在泾水以东,与岐周之沮有别。伪 《孔传》、阚骃 《十三州志》 以为漆、沮是一水,即洛水 (北洛) 下游。《水经注》 既沿用伪 《孔传》、阚骃的说法,又将源出今陕西宜君县,流经铜川市、耀县、富平县,注入渭水的石川河和郑国渠故道在今富平县南会合石川河以后东注洛水一段都称为沮水。程大昌、胡渭认为沮水 (今石川水) 循郑国渠东注洛水是郑国凿渠以后的事,《禹贡》 所谓沮水应即今石川河。


(1)古水名。(1)在今陕西省境内,今为何水无考。一说在今陕西省彬县、岐山县一带;一说即《说文解字》、《水经》所载之漆水,在今陕西省麟游县西。(2)今为何水无考。有四说。一说在今陕西省境内,渭河之北,泾河、黄河之间,持此说者居多;一说即今洛河,与漆水同为一水;一说即今石川河,又名宜君水,出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北,东南流与漆水会合成石川河;一说即今石川河及古郑国渠之东段。(3)即《尚书·禹贡》“雷夏既泽,灉、沮会同”之沮水。又名清水河,为灉水支津。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东南流为北渠河,折东北经今巨野县为潴水河。歧流有二。一东经今嘉祥县为澹台河,注入南阳湖;一北流,称济水,经今郓城县南,又北复名沮水,在今寿张县境内注入运河。一说沮水即濋水,为古济水的分支,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自济水分出,东北流经封丘县北、长垣县南,至山东省菏泽市东北向东汇入古巨野泽。一说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与雍水合,注入雷夏泽。(4)在今陕西省境内,为沔水支流。《汉书·地理志》载沮县有沮水。《水经注》:沔水出武都沮县东南十里。“一名沮水。阚骃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名沮水也”。(5)即今湖北省沮漳河西源沮河。(2)今水名。又称东沮水、沮河。洛河支流。在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境内。源于县西北隅蚰蜒岭沮源关南侧,东流经双龙、店头镇,绕县城,至县河口注入洛河。长135.3千米,流域面积约 2484 平方千米。支流有青河、柳芽川、西沟等。干、支流建有水库多座。


猜你喜欢

  • 昔剌寨

    在今云南永德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19镇康御夷州: 昔剌寨 “在州南境。正统六年,大军讨麓川,至金齿,镇康酋闷孟乞降,王骥命别将冉保分兵据其城,因其兵破昔剌寨,移攻孟琏,是也”。

  • 芜湖水

    水阳江及青弋江下游别名。在今安徽芜湖市、县间。《元和志》卷28当涂县:“芜湖水在县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阳湖,西北流入于大江。汉末湖侧亦尝置芜湖县,吴将陆逊、晋谢尚、王敦皆尝镇此。”

  • 雅玛图卡伦

    清置,在今新疆温泉县西,博尔塔拉河南岸。道光 《新疆识略》 卷11: 雅玛图卡伦,“此小卡伦东至鄂托克赛哩安达拉卡伦一百四十里”。

  • 蚕丛祠

    南齐建,为祭祀蜀国先王蚕丛庙宇。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区西南。《方舆胜览》 卷51成都府:蚕丛祠 “蜀王蚕丛氏祠也。今呼为青衣神,在圣寿寺…… 《南史》 齐永明间,始兴王萧鉴为益州刺史,于州园得古冢,有金

  • 清沟河

    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二十里。《清一统志·凤阳府一》: 清沟河,“ 《旧志》: 源出宿州之龙山湖,东南流合十湖诸水,旧自灵璧县南,至凤阳县沫河口入淮。岁久下流淤塞,遂于县北合肥河,遇淫雨,漫溢为患”。

  • 大和砦

    亦作太和寨。北宋筑,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东南二里太和沟内。金正大三年(1226)升为太和县。

  • 宁都县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以阳都县改名,属南康郡。治所在今江西宁都县北禾尚坪。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虔化县,属虔州。移治雪坪(即今宁都县)。大业初属南康郡。唐属虔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复为

  • 滥坝场

    即今四川昭觉县西南洒拉地坡乡 (滥坝)。民国 《昭觉县志》 卷2: 滥坝场 “在县西。距城一百一十里”。

  • 保甸

    即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北六十八里保甸。明、清置巡司于此。

  • 榆阴城

    东晋咸和年间平北将军平州刺史慕容皝建,在今辽宁建平县东北牤牛河南。《晋书·慕容皝载记》: 东晋咸和八年 (333) 慕容皝讨宇文逸豆归,军于广安,“逸豆归惧而请和,遂筑榆阴、安晋二城而还”。胡三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