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沭阳县

沭阳县

北周建德七年 (578) 改怀文县置,为沭阳郡治。治所即今江苏沭阳县。《元和志》 卷11海州: 沭阳县 “在沭水之阳,故以为名”。隋属东海郡。唐属海州。明属淮安府。清雍正二年 (1724)改属海州。民国初属江苏徐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


在江苏省北部。属宿迁市。面积 2296 平方千米。人口174.5万。辖29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沭城镇。以县治在沭水之阳而名。《元和郡县志》海州沭阳县:“在沭水之阳,故以为名。”南朝梁置僮阳郡,治今沭阳县。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置沭阳郡,并于郡东置怀文县。北周建德七年(578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隋初废郡,县属海州。1914年属徐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9年属苏北行署区淮阴专区。1952年属江苏省淮阴专区。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1996年划归宿迁市。地处徐淮平原。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有韩山、万山、孤山等低丘。淮沭河、新沂河、柴米河、蔷薇河、虞姬沟等流经境内。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稻、玉米为主,并产花生、大豆、油菜籽、棉花。矿产有蓝晶石、石英、水晶、陶土和黄沙。有建材、纺织、化肥、造纸、农机等工业。酿酒历史悠久,产“芝麻香”、“沈公”、“蔷薇”等曲酒。为淮阴北部交通中心,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和宿沭灌、沭陈、沭泗、淮沭新等公路交会于此。新长铁路经此。古迹有臧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殷墩西周文化遗址、阴平故城、西汉厚丘故城、南北朝怀文故城及明建永安桥等。


猜你喜欢

  • 东岚山

    即海坛山。今福建平潭县海坛岛。《清一统志·福州府一》:海坛山“在福清县东南大海中”。并引《福清县志》谓“在今县东少南七十里。其山如坛,南北长而东西狭,上多云气,亦名东岚山”。

  • 恰克图

    俗称买卖城。清北境中俄交界通商口岸。其地本属土谢图汗部中左翼末旗。清初设有市街,为中俄商人交易场所,因该处有恰克图小河得名。雍正五年 (1727),《中俄恰克图条约》 于此草签,划定中俄中段边界,恰克

  • 大洞

    ①即荆山洞。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太极洞。《明一统志》卷17广德州:大洞“在州城东北七十里。广数丈,深不可测。游者秉烛而入,有石燕群飞,乳泉滴沥,神人佛像,棋盘钟磬之属,皆白石天成。其东洞水深不可入”

  • 白鹤江

    指今越南西北永富省从越池流经白鹤之红河。《元史·忙古带传》:至元间,“从诸王阿台征交趾,至白鹤江,与交阯伪昭文王战”。《交趾总志》卷1:“白鹤江在三带州。上有洮江,沱江、宣江三水合流于此,下通泸江。”

  • 三稜山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14寻甸府:三稜山“在府西南六十里,与嵩盟州废邵甸县接界。上有九十九泉,其水流入昆明县,即盘龙江之上源”。

  • 大宁县

    ①北魏太和中置,属大宁郡。治所即今河北张家口市。后废。②北周保定元年(561)置,属南汾州。治所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县底村。隋开皇初属汾州,二十年(600)移治今大宁县。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二年(

  • 广德寺

    ①原名云居寺。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城西二十六里。建于隋唐时期。唐皮日休《过云居寺玄福上人旧居》诗指此。明景泰年间重修后改名广德寺。现存大殿及殿后之多宝塔。大殿为单檐硬山顶式,系清代重修。多宝塔建于明弘治

  • 吉隆

    一作济隆城。即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唐代始有吉隆之名。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吉隆宗。“吉隆”,藏语意为舒适村。1960年与宗嘎宗合并设吉隆县,驻宗嘎。

  • 八盘岭

    在今浙江永康市东。《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八盘岭在“县东八十五里。巅高险,路通天台”。

  • 弩儿哥

    即奴儿干。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口附近一带。元苏天爵 《元文类》 卷41: 至元初,征东招讨使塔匣剌 “去年征行至弩儿哥地,问得兀的哥人厌薛,称: 欲征嵬骨,必聚兵候冬月,赛哥小海渡口结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