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犁郡
即沈黎郡。治所在筰都县(今四川汉源县东北)。《史记·西南夷列传》:元鼎六年(前111)南越破,杀筰侯,以“筰都为沈犁郡”。
即沈黎郡。治所在筰都县(今四川汉源县东北)。《史记·西南夷列传》:元鼎六年(前111)南越破,杀筰侯,以“筰都为沈犁郡”。
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恒春半岛西部。《清史稿·地理志》 台南府: “枫港” 等 “并在恒春县北,西流入于海”。
①在今江苏张家港市东。唐天宝十二年(753),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时在此启航。②北宋宣和二年 (1120) 修。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五十里。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9: “黄泗浦连小山浦,开修至湖
西晋太康四年 (283) 改旬阳县置,属魏兴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南朝宋复改旬阳县。西魏又改洵阳县,为洵阳郡治。隋属西城郡。唐属金州。元废。明洪武三年 (1370) 复置,属兴安州。移治今
唐置,在今新疆乌苏县西。《新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渡黑水,七十里有黑水守捉,又七十里有东林守捉。”唐置,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西。属北庭都护府。
唐显庆中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史国乞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南沙赫里夏勃兹)。后废。唐置,治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南沙赫里萨布兹)。属安西都护府。辖境约相当今中亚独莫水中下游一带。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新安县(今河南义马市石河村北)。仁寿四年(604)废。唐武德元年(618)改新安郡复置,治通洛城(即今河南新安县)。辖境相当今新安、渑池二县及孟津县一部分。贞观元年(
在今浙江缙云县西北。《方舆纪要》卷94缙云县“万景山寨”条:云岩寨“山势耸峙,岩石磊块,其状如甑,四围环逼,有小径攀援而上,可容万人,为天造之险”。
一名争秀山。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南十里。元太祖成吉思汗灵柩曾停放于此。又称兴龙山。在甘肃省榆中县城西南。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海拔 3021 米。兴隆、栖云两峰东西对峙,中隔兴隆峡,有伸臂式拱形木桥连接。栖
即今安徽贵池市南秋浦河(贵池河) 西岸高坦乡。清光绪《贵池县志》卷6有高田村。谓“吴氏自宋以来居此”。丁文江 《中华民国新地图》 安徽贵池县南有高坦。
即今广东化州市东北宝圩镇。清光绪《高州府志》 卷10化州: 宝圩在 “州北一百九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