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北郡
北魏孝昌三年(527)置, 治所在阳仁城(今河南汝州市西南)。东魏天平二年(535)废。武定元年(543)复置,治梁雀坞(今汝州市东北)。二年(544)属北荆州,五年(547)移治杨志坞(今伊川县西南伊水南岸)。北齐移治王坞城(今汝州市南)。不久改为汝阴郡。
北魏孝昌初置,治阳人城(今河南汝州市西)。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废。武定元年(543年)复置,治梁雀坞(今汝州市东北),五年移治石台县(今汝州市西南)。北齐移治南汝原县(今汝州市),旋改为汝阴郡。
北魏孝昌三年(527)置, 治所在阳仁城(今河南汝州市西南)。东魏天平二年(535)废。武定元年(543)复置,治梁雀坞(今汝州市东北)。二年(544)属北荆州,五年(547)移治杨志坞(今伊川县西南伊水南岸)。北齐移治王坞城(今汝州市南)。不久改为汝阴郡。
北魏孝昌初置,治阳人城(今河南汝州市西)。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废。武定元年(543年)复置,治梁雀坞(今汝州市东北),五年移治石台县(今汝州市西南)。北齐移治南汝原县(今汝州市),旋改为汝阴郡。
在今河北卢龙县东十八里。《方舆纪要》 卷17卢龙县: 部落岭,“ 《志》 云: 唐初居黑水部于此,因名。明建文二年,辽东兵克昌黎,燕将谷祥败辽东兵于定流河,又追败之于部落岭”。即此。古山名。在今河北省
唐显庆三年(658)以石国置,治所在瞰羯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天宝九年(750)后废。唐显庆三年(658年),“以瞰羯城为大宛都督府,授其王瞰土屯摄舍提于屈昭穆都督”(《新唐书·西域传》)。治今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清道光《保宁府志》:飞鹅峡在昭化县北二十里,白龙江经其中,“别有巨石孤立,若鹅之将飞者,谚曰:打得石鹅飞,过得阴平道。其言阴平之险而此为门户”。
即伊克苏站。在今吉林敦化市西北意气松村,为入吉林市大路。附近产金。
亦作旺苍坝。即今四川旺苍县。1941年于此设旺苍设治局,1945年改为旺苍县。
旧称洵河,又称涧河。《水经注·沔水》:“旬水东南注汉,谓之旬口。”汉水上游支流。在陕西省南部。源出宁陕县北、秦岭南麓纱罗幛。南流经镇安县,到旬阳县两河关纳乾佑河,在旬阳县城入汉水。长219千米,流域面
位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边界地区。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在黔东印江木黄会合,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红二军团总指挥部,发动湘西攻势。11月,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以湖
即白马山。在今山西盂县东北。《旧唐书·太宗纪》:贞观十一年(637)九月,河溢,帝“幸白司马阪以观之’,即此。即“白马山(1)(2)”。
①南朝梁置,为义阳郡治。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隋大业初属澧阳郡。唐属澧州,贞观元年(627)移治今安乡县。元属澧州路。明属澧州。民国初属湖南武陵道。1916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②北周改
即今河南临颍县东三家店乡。民国《重修临颍县志》卷2 《市廛》:“三家店,去县东三十里,为华、颍接境之界,中设官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