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泰县

永泰县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梓州。治所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六十里永泰乡。《元和志》卷33永泰县:“地号永泰,因以为名。”天宝初属梓潼郡,乾元初复属梓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入盐亭县。十年(1077)置永泰尉司,建中靖国初改为永泰尉司,南宋绍兴初改为永泰县,未几废。三十一年(1161)复置永泰县。元初废。

②唐永泰二年(766)置,属福州。治所即今福建永泰县。《寰宇记》卷100福州永泰县引《图经》:“唐永泰二年置,以年号为县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更名永福县。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重复,仍改名永泰,属福建闽海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


(1)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盐亭县置,治今四川省盐亭县东南永泰场。属梓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省入盐亭县。十年复置。后为永泰尉司,建中靖国初改名安泰,绍兴初复为永泰县,元初废。(2)今县名。在福建省东部,大樟溪中、上游。属福州市。面积 2243 平方千米。人口35.8万。辖9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樟城镇。唐永泰二年(766年)析侯官县西部、龙溪县东部地置县,治今址。以年号为名,属福州。五代唐长兴四年(933年)王闽属长乐府。北宋属福州,崇宁元年(1102年)改名永福县。元属福州路。明、清属福州府。1913年废府,属东路道。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重名,复名永泰县,属闽海道。1928年直属省。1949年属第四专区,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属晋江专区,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1971年属莆田地区。1983年属福州市。大漳溪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县境,水力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稻,并产李、柿、梨、板栗。所产蜜饯闻名。工业有电力、造纸、制药、食品等。有铁、铅、锌等矿。福三、五秀、安嵩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方广岩、姬岩、闇亭寺、名山室、青云山及塔山公园。


猜你喜欢

  • 东关河

    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南。《方舆纪要》卷37宁远卫:东关河“在城西六十里。自大宁境流入,上通六州河,南流入海”。

  • 屈丁堡

    北宋置,属延安府。在今陕西子长县东南。后废。

  • 米脂县

    金正大三年(1226)升米脂寨置,属绥德州。治所即今陕西米脂县。明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在此起义。后曾改米脂县为天保县。清复为米脂县。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7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北部。属榆林市。

  • 阑杆堡

    北宋筑,属银城县。即今陕西神木县东六十里栏杆堡。元废。

  • 泗阳县

    ①西汉置,属泗水国。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旧黄河南。东汉废。②1914年改桃源县置,属江苏淮扬道。治所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1年迁治众兴镇 (今泗阳县)。(1)古县名

  • 梅源水

    在今江西婺源县西。《方舆纪要》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梅源水 “出梅源山,东流合浙源水,溉田八十顷有奇”。

  • 龙回关

    唐末置,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南四十五里。《新唐书·邓处讷传》:“会刘建锋、马殷兵至,攻澧陵,处讷遣邵州豪桀蒋勋、邓继崇率兵三千断龙回关。”即此。在今湖南省长沙县东。《资治通鉴》:唐乾宁元年(894年),刘

  • 桃陵

    在今河南杞县东南十里。《资治通鉴》: 唐至德元年 (756),张巡守雍丘,夜袭敌于白沙涡,“还,至桃陵,遇赋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即此。在今河南省杞县东南。唐至德初张巡守雍丘,击安禄山军于白沙涡,还

  • 黄箱山

    即骑田岭。在今湖南郴县、宜章县间。《太平御览》 卷49 引盛弘之 《荆州记》 曰: “黄箱山一名黄岑山,在 (郴县) 东南三十里。其山郴水所出,即是五岭之一,从东第二骑田岭是也。”

  • 三角?

    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于此置三角��独山州州同。1913年改为三合县。1941年与都江县合并,改设三都县。1956年改为三都水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