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水寨镇

水寨镇

即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水寨镇。古名黄巾固。元于钦《齐乘》卷3:“按《述征记》:历城到营城三十里。自城以东,水弥漫数十里间,南则迫山,实为险固。逮金乱,土人因阻水立邑,号曰水寨。”清光绪《山东通志》卷34“高唐县故城”条称:“本古黄巾固城,今为水寨。”


(1)在山东省章丘市北部。面积61.5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水寨,人口 5600。传古时是一大湖的中心高地,得名水寨。《续山东考古录》:“《述征记》云:‘历城到营城三十里。自城以东,水弥漫数十里间,南则迫山,实为险国。’逮金乱,土人因阻水立邑号曰水寨。”1949年属旧军区和唐王区,1953年属旧军区。1954年设水寨乡,同年改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5年改镇。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蔬菜、西瓜、苹果、葡萄、桃等。有农机修造、五金、塑料、纺织、铸造、复合板等厂。水胡公路经此。古迹有明张家林大桥、清水母庙洪福寺、三元殿、汉代黄巾固城遗址。(2)在河南省项城市北部。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城区。1949年置镇。1953年县人民政府迁此。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置镇。昔筑有寨,因位于沙颍河和枯河之间,四周环水,故名。曾称夹河集。1993年起为项城市治。有机械、塑料、味精、五金、手工艺品等厂。106国道与洛界公路交会于此。有地方铁路通漯河。(3)在河南省伊川县中部、伊河东岸。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水寨,人口3000。原名高村,传古代龙门未开凿时,附近一片积水,这里地势较高,居民在此建村,明代筑寨避水,故名。1975年建水寨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花生等。有玻璃、造纸、石英、纤维板、棉纱、面粉等厂。焦柳铁路和郑卢、洛界公路经此。古迹有元都观。(4)在广东省五华县东北部、琴江下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水寨,人口1.2万。因处琴江河谷平原,昔因地势低洼,洪水常淹浸村寨而得名。1949年设水寨镇,属五华县四区。1952年属一区,县治迁此。1957年属水寨乡,1958年属水寨公社。1970年析出城镇公社。1981年设水寨镇。近郊主产稻、蔬菜和水果等,琴江沿岸产毛竹。有化肥、建材、农机、冶金、造纸、森林化工、食品等厂,小手工业较盛。华五、惠水公路在此交会。琴江通航梅县、汕头等地。镇西北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猜你喜欢

  • 兴宁县

    ①东晋咸和六年(331)置,属东官郡。治所在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龙田镇西三里。一说今五华县西北华城镇雷公墩。以兴宁江为名。隋属龙川郡。唐属循州,移治今兴宁市西北龙田镇。五代南汉乾亨初改为齐昌县。北宋天禧二

  • 高罗寨长官司

    元改石溪洞长官司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镇。后升为宣抚司。

  • 雁门水

    即今河北西北境之南洋河。 《水经·㶟水注》: 雁门水,“ 《山海经》 曰: 雁门之水出于雁门之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雁门水又东北入阳门山,谓之阳门水”。

  • 思陵山

    即思灵山。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方舆纪要》 卷108桂平县: 思陵山 “一名西山,亦曰西陵。秀峙穹窿,映带府治。上有三清岩”。

  • 武利水

    在今广西合浦县北。南流江支流。《方舆纪要》 卷104廉州府合浦县: 武利水在 “府北六十里。其源一出府北小双山; 一出灵山县界张蒙山;一出府东北谢成岭。汇于武利埠,南流合新村江入海”。

  • 大沼

    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洧川镇西北三里。《穆天子传》卷5:“天子饮许男于洧上……癸亥,天子乘鸟舟龙卒浮于大沼。”《水经注》作“白雁陂”。《清一统志·开封府一》 引《县志》:“大沼纵广百余顷。今名为杨家湖。下

  • 参合陂

    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晋书·慕容垂载记》: 东晋太元二十年 (395),“遣其太子宝及农与慕容麟等率八万伐魏……宝进师临河,惧不敢济。还次参合 (陂),忽有大风黑气,状若堤防,或高或下,临覆军上

  • 构 (構) 林关

    即今河南邓州市南四十里构林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 咸丰六年 (1856) 十月,捻军入邓州境之 “构林关”。

  • 全义县

    唐大历三年(768)改临源县置,属桂州。治所即今广西兴安县。《寰宇记》卷162兴安县:“土将万重光诱临桂等九县构逆,唯临源县独守臣节,改为全义县。”五代晋开运三年(946)改为德昌县。南汉复为全义县。

  • 洞山寺

    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洞山。本名普利寺,唐大中时良价禅师建,世号洞山宗。元末毁。明重建。清康熙八年 (1669) 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