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肆坞
西晋置,在今河北藁城市北三十里。《魏书·太祖纪》: 皇始二年 (397) “二月己巳,帝进幸杨城。丁丑,军于巨鹿之柏肆坞,临呼沱水”。大败慕容宝。即此。
在今河北省藁城市北、滹沱河南岸。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北魏拓跋珪伐后赵,自杨城进军至柏肆坞,即此。隋义宁元年(617年)置柏肆县。
西晋置,在今河北藁城市北三十里。《魏书·太祖纪》: 皇始二年 (397) “二月己巳,帝进幸杨城。丁丑,军于巨鹿之柏肆坞,临呼沱水”。大败慕容宝。即此。
在今河北省藁城市北、滹沱河南岸。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北魏拓跋珪伐后赵,自杨城进军至柏肆坞,即此。隋义宁元年(617年)置柏肆县。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平头乡。明洪武七年(1374)改为平头著可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为平头著可长官司。
高句丽置,在今辽宁抚顺市劳动公园内古城。《旧唐书· 韦挺传》: 贞观十九年 (645)征高丽,唐军 “破盖牟城,诏挺统兵士镇盖牟”。即此。
在今四川遂宁市北十五里。《舆地纪胜》卷155遂宁府:玉堂山“在小溪县北十里。岩峦耸秀,气象雄峙”。《方舆纪要》卷71遂宁县:玉堂山“在县北十五里。……县之主山也”。
西魏置,为武关郡治。治所在今河南西峡县东南。隋开皇初废。古县名。西魏改东恒农郡置,治今河南省内乡县西。为武关郡治。隋初废入菊潭县。
北宋景德元年 (1004) 改定羌军置,治所即今山西保德县。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改保德州。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以定羌军改置,治今山西省保德县,属河东路。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保德县一带。金大
亦作铜汤、桐阳。即今安徽巢湖市西北烔汤镇。清光绪 《庐州府志》 卷3巢县: 桐阳镇在 “县西五十里。《康熙志》 作铜炀镇,中设有防兵”。
俗称土谢图王旗。后金崇德元年(1636) 置,属内蒙古哲里木盟。札萨克驻巴音和硕南塔克禅 (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白音胡硕镇)。1914 年划归奉天省。1929 年属辽宁省。1945年划归辽北省。
亦作冶坂。在今河南孟县西南三十五里。《宋书·王康传》: “索虏野坂戍主黑弰公游骑在芒上。” 即此。
南朝宋孝建三年 (456) 析县置,属义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齐改为保城县。古县名。南朝宋孝建三年(456年)置,治今河南省罗山县西。属汝南郡。南朝齐改名保城县
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世祖纪》 载:始光二年(425)三月,“起永安、安乐二殿。……秋九月,永安、安乐二殿成”。永安殿是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濬朝会万国的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