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普宁寺

普宁寺

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清乾隆二十年 (1755) 建。据乾隆御制 《普宁寺碑记》 载,是年五月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头目达瓦齐发动的武装叛乱,冬十月在避暑山庄封赏厄鲁特蒙古四部首领时,决定依西藏三摩耶庙之式营建此寺。因主体建筑大乘之阁内供一尊高22.23米的千眼千手观音菩萨贴金立像,故又称大佛寺。寺内碑亭中矗立着 《普宁寺碑记》、《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 三通。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因寺内有巨大木雕佛像,又称大佛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二十三年。据乾隆御制《普宁寺碑记》载,乾隆帝于是年五月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头目达瓦齐发动的武装叛乱,冬十月,在避暑山庄宴赉和封赏厄鲁特蒙古四部的上层首领,并谓“昔我皇祖之定喀尔喀也,建汇宗寺于多伦诺尔,以一众志”,乃循旧制建此寺。又因“蒙古向敬佛,兴黄教,故寺之式,即依西藏三摩耶庙之式为之”。规模宏大,占地约2.3万平方米,综合汉、藏寺庙建筑形式。在中轴线上前有门殿、钟鼓楼、碑亭,亭内矗立《普宁寺碑记》、《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三通。过碑亭为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此后皆为藏式建筑。大乘之阁高36.75米,外观正面六层重檐,阁内置千眼千手观音菩萨贴金立像,高22.23米,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材雕成,重约110吨。比例匀称,造型雄伟,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之一。佛冠上有一尊身高1.53米的无量寿佛,两侧有善财、龙女侍立。阁四周有塔、台等小型藏式建筑,象征着佛经中的“四大部洲”、“八小部洲”。阁之东西有妙严室和讲经堂,是清帝听经和休憩之所。寺内崇阁入云,松柏参天,景色绮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宁寺大乘之阁


猜你喜欢

  • 萤苑

    在今江苏扬州市北。明曹学佺 《名胜志》:西苑 “又南三里为萤苑”。据 《隋书·炀帝纪》: 大业十二年 (616),“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 云山县

    唐天宝八年(749)析定廉县置,为云山郡治。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北境。乾元元年(758)属保州。《新唐书·高适传》:广德元年(763),“吐蕃取陇东,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

  • 阁川驿

    唐属吐蕃。即今西藏那曲县。为青、藏要道。《新唐书·地理志四》 鄯州: “乐桥汤四百里至阁川驿。”

  • 开丰铁路

    自奉天(今辽宁)开原老城西南石家台,东至西丰。长63.7公里。1925年动工修筑,1927年建成。1945年被拆除。

  • 伊鲁嵩县

    1948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嵩县、伊阳(今汝阳)、鲁山三县析置,治车村(今河南嵩县南车村)。取三县首字为名。1949年撤销,复归原属各县。旧县名。豫西解放区设。1948年由河南省鲁山县的二郎庙地区与嵩县

  • 李稍港

    在今江苏海门市东南。《方舆纪要》卷23海门县:李稍港“旧在县东南。天启四年,知县严尔珪建石闸于港尾,吐纳江海, 早潦有备,并泄上河壅水,人以为便。今沦于海中矣”。

  • 获 (獲) 麐渡

    在今山东嘉祥县东南。《方舆纪要》卷33嘉祥县: 获麐渡,“ 《志》 云: 在县东南漕河旁。地名大长沟”。

  • 济南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北十五里。大业初并入长山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北,属齐州。大业初废。

  • 南八城

    即南疆八城。清中期以来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诸城之统称。清中期以后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周围各城之统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起,在喀什噶尔(今喀什市)、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县)、叶尔羌、和阗

  • 角尖山

    在今湖南洞口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1武冈州“风门山”条下:“《志》云,州北百八十里有角尖山。山有二,曰大角尖、小角尖,其状如角,周围森耸,路通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