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南县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昌邑县南部析置,治饮马村 (今山东昌邑市南饮马镇)。1956年撤销,并入昌邑县。
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昌邑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名。治北孟,1949年迁饮马村(今属昌邑市)。1956年撤销,仍并入昌邑县。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昌邑县南部析置,治饮马村 (今山东昌邑市南饮马镇)。1956年撤销,并入昌邑县。
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昌邑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名。治北孟,1949年迁饮马村(今属昌邑市)。1956年撤销,仍并入昌邑县。
即古祁夷水。在今山西广灵县南。源出广灵县西三十里,东流入河北蔚县,入桑干河。《清一统志·大同府》: 祁夷水 “在广灵县南关外。郑康成、颜师古以此为呕夷川。今名壶流河”。古称祁夷水。《元和郡县志》:“沤
明置,属建昌卫。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明史·地理志》: “北有泸沽巡检司,即故泸沽县也。” 清裁巡司,冕山营设把总驻防于此。
西汉改曲阳县置,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水经·滱水注》:“县城在山曲之阳,是曰曲阳,有下,故此为上。”东汉属中山国。三国魏属常山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新市县。景明元年(500
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境小汶河南楼德镇。《清一统志·泰安府二》: 楼德庄 “在泰安县东南八十里。旧置巡司。本朝雍正十三年裁,设粮捕通判驻此”。
元置。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二里。明改为和丰驿。
明建文二年 (1400) 燕王于故梁城置,属北平都司。在今天津市宁河县北宁河镇。清置宁河县于此。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置,治今天津市宁河县西北宁河镇。清雍正三年(1725年)省。四年复置。九年改
在今四川芦山县北。《明一统志》卷72雅州:百步山“在芦山县北四十里。路接蛮界,仅百步,险隘难行”。
相传古蜀国鱼凫王所都。在今四川温江县北。《成都文类》 卷2: 宋孙松寿 《观古鱼凫城》诗自注云: “在温江县北十五里,有小院。” 诗曰:“野寺依脩竹,鱼凫迹半存。高城归野垅,故国霭荒村。” 《方舆纪要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之罗江。《寰宇记》 卷167石龙县: “陵水从禺州扶莱县界流入,会罗水,二水相合为罗陵水。” 《舆地纪胜》 卷116化州: “二水乃陵水、罗水也。……昔有陵、罗二姓居二水之滨,因名之。
一作峡石县。唐贞观十四年 (640) 改崤县置,属陕州。治所在硖石坞 (今河南陕县东南五十二里硖石乡)。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入陕县。唐贞观十四年(640年)改崤县置,治今河南省陕县东南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