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河
旧称洵河,又称涧河。《水经注·沔水》:“旬水东南注汉,谓之旬口。”汉水上游支流。在陕西省南部。源出宁陕县北、秦岭南麓纱罗幛。南流经镇安县,到旬阳县两河关纳乾佑河,在旬阳县城入汉水。长219千米,流域面积 6308 平方千米。流经秦岭南麓,流域内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狭窄,水力资源丰富。支流有达仁河、乾佑河、麻坪河等。
旧称洵河,又称涧河。《水经注·沔水》:“旬水东南注汉,谓之旬口。”汉水上游支流。在陕西省南部。源出宁陕县北、秦岭南麓纱罗幛。南流经镇安县,到旬阳县两河关纳乾佑河,在旬阳县城入汉水。长219千米,流域面积 6308 平方千米。流经秦岭南麓,流域内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狭窄,水力资源丰富。支流有达仁河、乾佑河、麻坪河等。
即今越南北部永富省之兴化。清末刘永福曾据此。《清史稿·越南》:光绪九年(1883),法侵略军“进攻山西,破之,刘团溃,永福退守兴化城”。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分河北路置,治所在大名府 (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以南,子牙河、滏阳河及京广铁路以东,雄县、霸州和天津市海河以南,及山东黄河以北地区。金正隆年间移治
①秦置,属恒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元和志》卷17真定县:“本名东垣……以河东有垣县,故此加东字。”《史记·高祖本纪》:“八年,高祖东出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即此。西汉高帝十一年(前196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他拥立郕王即位并率京师军民击退瓦剌军进攻,保卫了
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寰宇记》卷72益州:“玉局坛在城南柳堤玉局观内,张道陵得道之所,其一也。”《方舆胜览》卷51成都府:玉局观“道经二十四化,上应二十四气,六十甲子分隶之,玉局化其一也。《彭乘记》:后
指今四川峨边、马边县南之大小凉山。《资治通鉴》: 唐咸通十年 (869),南诏攻蜀,“进寇巂州,蛮密分军开道,逾雪坡,奄至沐源川”。在今四川省洪雅县东南,接夹江县界。《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年
北宋置,属海丰县。为盐场。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碣石镇。
即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堡镇。明时为防倭寇入侵建堡自卫,后发展成镇,遂名堡镇。清有县丞驻守。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崇明县: “堡镇在城东南五十里。”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二十六里小城子。西汉属沛郡。东汉建武中改为临睢县。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属沛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为侯国。东汉建武中改为临睢县。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玛心县东境。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东提地方阿里克族,郡城南七里余里。”清道光后移驻大通河北,由西宁直接管理。道光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