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旧城

旧城

①即今河北辛集市东北旧城镇。为隋鹿城县治,唐至明为束鹿县治。《清一统志·保定府三》:束鹿故城,“《旧志》:明天启二年,滹沱河决城圮,移治县南圈头市(今辛集市东南新城镇)。故城在今县北三十五里,今有旧城集”。

②即今山东武城县驻地。民国时属恩县,有县丞驻此。


(1)集镇名。(1)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西南部。属郑家河沿镇。人口 2240。隋至明初为衡水县治,故名。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有化工、制砖、玻璃、翻砂等厂。通公路。古迹有唐代宝云塔。(2)在河北省隆尧县城东部。属牛家桥乡。人口 2860。西汉广阿县治,唐昭庆县治。北宋改隆平县,大观二年(1108年)县治西迁,改名旧城。产小麦、玉米、棉花。有制砖、面粉加工等厂。冯南公路经此。(3)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东南部。属城川苏木。人口840。蒙古语名“包日巴拉嘎素”,意为“灰色的城市”。因村东有西夏宥州古城遗址而得名。畜产牛、马、绵羊、山羊、骆驼。有养蚕、养蜂业。有公路通旗城。古迹有北魏长泽县、唐宥州古城遗址和比利时基督教堂遗址。(4)在云南省澄江县中部、金莲山西北麓。人口 2640。属右所镇。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县城建于此,至1542年迁出,故名。产烤烟、稻、小麦、蚕豆、油菜籽等。澄华公路经此。古迹有明建悬天阁、老营庙,清建东岳庙。(2)村名。在河北省武强县城西南部。属周家窝乡。人口570。西晋始为武强县治,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徙治今街关镇,故名旧城。产小麦、玉米、棉花。公路接307国道。


猜你喜欢

  • 邓宁郡

    西魏废帝元年(552)置,属邓州。治所在尚安县(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寰宇记》卷134文州:“取前邓羌部落所居为州郡之名。”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地。恭帝二年(555)改为武进郡,后又改为尚安郡。隋

  • 趵突泉

    在今山东济南城西门外趵突泉公园内。《水经·济水注》: 泺水 “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即指趵突泉。宋曾巩 《齐州二堂记》: “历城之西有泉涌出,高或数尺,人名之曰趵突之泉,其注而北,则

  • 库库诺尔

    即今青海东部之青海湖。民国许公武《青海志略》第三章:青海湖,“蒙(古)语曰库库诺尔,库库即青,诺尔即海之意”。“青海湖”的蒙古语称。

  • 南椗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南椗。见于清 《海国闻见录》 图。

  • 枫门山

    又名风门山、枫门岭、风阳山。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北一百十里,与绥宁、武冈交界。《明一统志》 卷63宝庆府: 枫门山 “在武冈州城西四十里。势极高峻”。

  • 通边砦

    北宋庆历八年 (1048) 置,属德顺军。即今甘肃庄浪县东北通边乡。金升为通边县。

  • 梁格庄

    又作良各庄。即今河北易县西二十里梁各庄镇。为通往西陵要道。清有行宫。

  • 养马畈

    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六十八里,地处京山、安陆、应城三县市邻界地区。1939年 6月,中共鄂中区党委会在此召开,决定整编豫南、鄂中抗日武装力量,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

  • 卢塘

    在今湖南耒阳市东北。《水经·耒水注》:“(肥)川之北卢塘。塘池八顷,其深不测,有大鱼,常至五月,辄一奋跃,水涌数丈,波襄四陆,细鱼奔迸,随水登岸,不可胜计。”《舆地纪胜》卷55引《湘水记》:“耒阳县东

  • 长淮关

    即今安徽蚌埠市东长淮镇。《明史·地理志》凤阳县:“西北有长淮关,洪武六年置长淮卫于此。”《方舆纪要》卷21凤阳府:“长淮关在府西北三十里,地名粉团州,长淮卫置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