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日南郡

日南郡

①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西捲县(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西北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水经·温水注》:“区粟建八尺表, 日影度南八寸, 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北起横山南抵大岭地区。东汉属交州。三国吴赤乌十一年(248)移治朱吾县(今越南平治天省美丽附近)。西晋太康初移治卢容县(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蒲江合流处),后复还治西捲县。东晋永和中迁治比景县(今越南平治天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南朝宋治西捲县,南齐以后废。”

②隋大业三年(607)改驩州置,治所九德县(今越南义静省荣市)。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地区。唐武德五年(622)改置南德州,八年(625)改为德州,贞观元年(627)又改为驩州, 天宝元年(742)复为日南郡,乾元元年(758)改为驩州。


(1)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置,治西倦县(一作西卷县,今越南广治省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辖境约相当今越南中部,北起河静、广平省交界处横山,南抵富安省大岭。东汉属交州。永和二年(137年)后,郡境渐为林邑国所有,南界北缩。三国吴赤乌十一年(248年)移治朱吾县(今越南广平省美丽)。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移治卢容县(今越南承天—顺化省顺化)。后还故治。此后随林邑国势强盛,南界北缩,南朝齐以后为林邑国所并。(2)隋大业三年(607年)改驩州置,治九德县(今越南义安省荣市)。辖区约今越南义安省。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为南德州,八年改为德州,贞观元年(627年)又改为驩州。


猜你喜欢

  • 慎州

    唐武德初置羁縻州,隶营州。领涑沫靺鞨乌素固部落。神龙初属幽州。治所逢龙县,契丹陷营州后南迁,寄治良乡县之故都乡城 (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长沟镇东侧土城)。后废。

  • 三家市

    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三家市。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太仓州:“三家市在城东北四十八里。”

  • 扶胥镇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元丰九域志》卷9:广州番禺县有扶胥镇。唐韩愈《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谓“扶胥之口”,即此。古镇名。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南珠江出海口附近。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庙在今

  • 宝清县

    1916年析密山、同江二县置,属吉林省依兰道。治所在宝石河 (今黑龙江省宝清县)。因濒宝清河得名。清乾隆 《盛京通志》 卷27: “蒙古语,波亲 (宝清),猴也。” 1928年直属吉林省。1945年划

  • 青强 (彊) 岭

    亦名清强店。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五十里剑门镇之青树子。《宋史·王继恩传》: 淳化五年 (994),镇压李顺义军,继恩攻占研石砦,“逐北过青强岭,平剑州”。

  • 西塞山砦

    即道士洑。在今湖北黄石市东南西塞山乡。《方舆纪要》卷76大冶县:西塞山砦“在西塞山北,即道士洑也”。

  • 奚关站

    又作奚官。明于元奚关总管府地置,在今吉林珲春市西高丽城村。明 《辽东志》 卷9: 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有 “奚官” 站。

  • 西宁关

    一作西平关。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三十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边防记》:“《四夷考》曰:南路自西宁关起以至平定关,河东大姓属牛毛土官管辖,河西小姓属羊毛土官管辖,即《志》所谓牛脑、羊

  • 殽山

    ①即教山。在今山西绛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1绛县: 殽山 “县东南八十五里。亦曰效山,又讹为罩山。即 《山海经》 所云 ‘教山,教水出焉’ 者也”。②一作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六十里。《春秋》:

  • 洪沾洲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80龙阳县 “小江镇” 条下: 洪沾洲 “亦曰洪沾口,自巴陵至常德渡洞庭湖,此为必经之地。有洪沾哨兵巡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