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王屯
一名施王城。在今湖北恩施市南十五里。《方舆胜览》 卷60施州: “东晋末桓诞窜太阳蛮中,筑城临施水,号施王城,子孙袭王。” 《方舆纪要》 卷82施州卫: 施王屯在 “卫南十五里。东晋末,桓诞自称施王,屯据于此。因名”。
一名施王城。在今湖北恩施市南十五里。《方舆胜览》 卷60施州: “东晋末桓诞窜太阳蛮中,筑城临施水,号施王城,子孙袭王。” 《方舆纪要》 卷82施州卫: 施王屯在 “卫南十五里。东晋末,桓诞自称施王,屯据于此。因名”。
北魏置,属修阳郡。治所在今河南西峡县北。北周为析州治。隋开皇初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西峡县北。属淅阳郡。北周废。
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南三十里丰谷镇。因盛产盐。清嘉庆间筑堡,设盐捕通判驻此。民国设分县知事。水陆四达,为绵阳第一重镇。
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西老镇。清为翁牛特右翼旗驻地。
一名漆湖。又名小五湖。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十八里。湖西即太湖。《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无锡县:五里湖“一名小五湖”。
又名神沙山、沙角山。即今甘肃敦煌市南十里鸣沙山。《元和志》 卷40: 鸣沙山 “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山石。四面皆为沙垅,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有一泉水,名曰沙井
即今山东荣成市南五十二里斥山镇。因斥山为名。清康熙间曾为巡司驻地。
在今上海青浦县东十里崧泽村。1958年发现,1960年后先后进行了三次发掘。文化遗存分三层: 上层是晚期几何纹陶文化,时代相当于西周; 中层是新石器时代墓葬群,由于在太湖流域同类型文化中,是一处典型遗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北崎头乡。为海防要地。明于此设兵戍守。
即今广东广州市西南珠江西岸石围塘。广三铁路以此为起点。
周畿内邑。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老城。《国语·周语》:周景王“田于巩”。《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晋师克巩”。《史记·周本纪》:“乃封其少子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古邑名。春秋时属周。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