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平县

新平县

①西汉置,属淮阳国。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二十五里临蔡镇。东汉属陈国。西晋改属梁国。西晋末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属陈州。八年 (625) 废。

②三国吴置,属湘东郡。治所在今湖南常宁县东北。东晋废。

③隋开皇四年 (584) 改白土县置,为豳州治。治所即今陕西彬县。大业初属北地郡。唐初复为豳州治 (开元十三年改豳为邠)。天宝元年 (742) 为新平郡治。乾元元年 (758) 为邠州治。明洪武三年(1370) 废入邠州。

④唐武德四年 (621) 析鄱阳县置,属饶州。治所在今江西浮梁县东北江村乡沽演村。武德八年(625) 废。

⑤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昆州。治所在今广西柳江县东南新兴。贞观八年 (634) 属柳州,十二年 (638) 废入马平县。

⑥明万历十九年 (1591) 置,属临安府。治所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七里旧城。《方舆纪要》 卷115新平县: “明朝为丁苴白改夷所据,万历十九年夷酋普应春叛,讨平之,置新平县。”取 “新近平定” 之义。崇祯七年 (1634) 迁治今新平县。清雍正十年 (1732) 改属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 (1770) 属元江州。民国初属云南普洱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80年改设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⑦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析焉耆府置,属焉耆府。治所在哈喇洪 (今新疆尉犁县北)。1914年徙治孔雀河 (今尉犁县),寻改名尉犁县。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淮阳县东北临蔡。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西晋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分宛丘县复置。属陈州。贞观元年(627年)废。(2)三国吴置,治今湖南省常宁市东北。属湘东郡。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年)废。(3)隋开皇四年(584年)改白土县置,治今陕西省彬县。先后为豳州新平郡、邠州治。明初废。(4)唐武德四年(621年)升新平镇置,治今江西省浮梁县东北。属饶州。八年废。(5)唐武德四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南。属昆州。后属南昆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废。(2)古旧县名。(1)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置,治今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属临安府。清雍正年间属元江府,乾隆年间属元江直隶州。1980年撤销,改设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2)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置,治哈喇洪庄(今新疆尉犁县尉犁镇北)。1914年因与云南省新平县重名,更名尉犁县,以左尉犁园为名。仍驻哈喇洪庄,旋迁孔雀河,即今县驻地尉犁镇。


猜你喜欢

  • 苏鄂公爷庙

    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清为科尔沁右翼后旗驻地。

  • 周灵王陵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周山附近。《水经·洛水注》 载: 洛水 “枝渎又东径周山,上有周灵王冢”。又引 《皇览》 曰: “周灵王葬于河南城西南周山上。” 清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曾于冢前立“周灵王陵” 墓碑

  • 逐度县

    即遂度县。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地。《宋书·州郡志》 作 “逐度”。

  • 述陂城

    唐武德五年 (622) 建,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十五里。《清一统志·抚州府》: 述陂城 “《府志》:唐武德五年刺史周法猛筑述陂,置陂上山田百余亩,为永久修陂之费,今为小港、华家、徐陂相连,并列为五陂”。因

  • 平甸河

    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东。《方舆纪要》卷115新平县:平甸河“在县东十里。众流所汇”。

  • 永安墟

    ①即今广东肇庆市东北七十里西江北岸永安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高要县有永安墟。②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南一百七十里永安村。西濒海。明于此置永安千户所。清初裁所,置县丞及守备驻防。

  • 甲峒

    ①在今广西扶绥县南。《宋史·交趾传》:嘉祐五年(1060),交趾“与甲峒贼寇邕州,诏知桂州萧固发部兵与转运使宋咸,提点刑狱李师中同议掩击;又诏安抚使余靖等发兵捕讨”。②在今越南北部谅山。沈括《梦溪笔谈

  • 任河

    ①又名城口河、大竹河、九江、北江,为汉江支流。在今四川城口、万源和陕西紫阳等县市境。《清一统志·太平厅》:北江“在厅东北一百里。自篁墩山发源,西北流经城口山大竹渡,转北入陕西紫阳县界为任河,入汉江”。

  • 新厂

    即今湖北石首市北三十八里新厂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 石首县北有 “新厂”。

  • 春秋鲁邑。在今山东菏泽市北。《春秋》: 宣公十八年 (前591),“归父还自晋,至笙”。《公羊传》、《穀梁传》 作柽。即“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