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兴郡

新兴郡

①东汉建安二十年 (215) 置,治所在九原县(今山西忻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忻州市、五台、盂县、定襄县及原平县东部与代县东南部地区。西晋元康中改晋昌郡,后复改新兴郡。北魏永安中改永安郡,移治定襄县 (今山西定襄县)。隋开皇初复置新兴郡,移治秀容县 (今忻州市),寻废。义宁初复置。唐武德元年 (618) 改忻州。

②三国吴建衡三年 (271) 分交趾郡置,属交州。治所在麋泠县 (今越南永富省安朗西夏雷村)。西晋太康三年 (282) 改为新昌郡。

③东晋元帝侨置,属荆州。治所在广牧县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东)。隋开皇七年 (587) 废。

④南朝宋末改晋昌郡置,属梁州。治所在吉阳县(今湖北竹溪县西五十里)。北周废。

⑤南朝梁大同中置,属楚州。治所在汉初县 (在今四川南充县南青居镇)。辖境相当今四川武胜县西北、南充市南部地。西魏改为清居郡。

⑥唐天宝元年 (742) 改新州置,治所在新兴县(今广东新兴县)。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县及云浮市东南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新州。


(1)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置,治九原县(今山西忻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五台山以南,滹沱河、云中山以东,南至忻州市、盂县等地。西晋后辖境渐小。元康中改为晋昌郡,寻复旧。北魏永安中改为永安郡,治定襄县(今属山西)。北齐废。隋开皇初、义宁中又曾置新兴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置为忻州。(2)三国吴建衡三年(271年)置,治��泠县(今越南永福省安乐县西下雷乡)。辖境相当今越南红河与明江交汇处地区。属交州。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改新昌郡。(3)东晋侨置,治广牧县(今湖北江陵县东)。属荆州。南朝陈废。(4)南朝宋改晋昌郡置,治吉阳县(今湖北竹溪县西南)。属梁州。辖境相当今湖北省竹溪县和陕西省平利县东部地。梁废。(5)南朝梁大同中置,治汉初县(今四川南充市东南青居)。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渠江以西、嘉陵江以东地区。属巴州。西魏时改清居郡。(6)唐天宝元年(742年)以新州改置,治新兴县(今属广东)。属岭南道。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县一带。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名新州。


猜你喜欢

  • 中宿峡

    即峡山。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寰宇记》卷157广州清远县: 中宿峡“在县东(北)三十五里。谭子和修海峤志云,二月、五月、八月有潮,上二禺峡逐波返五羊, 一宿而至,故曰中宿峡”。

  • 热河厅

    清雍正元年 (1723) 置,属直隶省。治所即今河北承德市。十一年 (1733) 改为承德州。乾隆七年 (1742) 复置热河直隶厅,四十三年 (1778) 改置承德府。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

  • 洛都谷

    在今青海乐都县北。《后汉书·马武传》:“显宗初,西羌寇陇右……复拜武捕虏将军……合四万人击之。到金城浩亹,与羌战,斩首六百级。又战于洛都谷,为羌所败,死者千余人。”在今青海省乐都县北。东汉永平元年(5

  • 网师园

    在今江苏苏州市葑门十全街。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号“渔隐”,后荒废。清康熙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重建,借“渔隐”原意, 自比渔翁,故称网师园。乾隆间又圮,后瞿宗吉修葺,又名瞿园。光绪时恢复网师园

  • 坤德六合殿

    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高祖纪》: 太和三年 (479) “春正月癸丑,坤德六合殿成”。

  • 玄贞观

    俗称上帝庙。在今辽宁盖州市城内西大街路北。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大殿前有雍正四年(1726)重修碑记。大殿面阔五间,庑殿式屋顶,梁枋及斗拱上均有彩画,檩下有墨书“大明洪武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吉日

  • 蓬都县

    唐贞观七年 (633) 置,后属羁縻笮州。治所在今四川红原、马尔康县境。后废。

  • 广牧县

    ①西汉置,属朔方郡,为东部都尉治。治所当即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南西土城子古城。东汉末废。《水经·河水注》:“南河上承西河,东径临戎县故城北,又东径临河县南,又东径广牧县故城北,径流二百许里,东会于河(北河

  • 永昌关

    明置,属会川卫。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三十里。《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永昌关“在会川卫城西三十里”。

  • 东路左翼右旗

    即蒙古车臣汗部左翼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依德尔莫格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