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水
即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城河, 为西江支流。《清一统志·罗定州》:文昌水“在西宁县东一里。源出广西梧州府岑溪县界, 东流入县境,径封门所南, 又东北径城南, 又东北至罗旁口入江”。
即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城河, 为西江支流。《清一统志·罗定州》:文昌水“在西宁县东一里。源出广西梧州府岑溪县界, 东流入县境,径封门所南, 又东北径城南, 又东北至罗旁口入江”。
即今西藏洛隆县东北加玉桥。是横跨怒江的桥梁。清 《西藏图考》 卷3: “洛隆宗在类伍齐西南,其地有嘉裕桥。” 藏语意为右脚桥。古为川藏往来要津。
在今新疆和硕县东。清宣统《新疆图志》卷60:库尔泰山,“《勘矿公牍》:此山在焉耆府城东三百五十里”。
一作青莲墟。即今广东阳山县东青莲镇。明置巡司于此。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移驻淇潭堡。
又名岑头盖、铁桶盖。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六十里杨家坳乡境。清咸丰、同治年间,白莲教在思南、凤冈等地起义,称 “白号军”。朱明月部以此为据点,坚持斗争12年之久。今前营城墙完好,点将台、花厅、昭忠祠、九龙口
即大洛城。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为汉定襄郡骆县故城。《魏书·太宗纪》:永兴三年(411),诏“尉古真统兵五千,镇西境太洛城”。即此。
三国吴分新淦、石阳两县置,属庐陵郡。治所在今江西峡江县西南巴邱镇北里许。《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建安中,孙策“还定豫章、庐陵,留(周瑜)镇巴丘”,即此。隋开皇中废入新淦县。古县名。三国吴分新淦、石阳
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北境斋桑东南。《清一统志 ·塔尔巴哈台》: 萨里山 “在塔尔巴哈台东南,鄂尔和楚克山东一百里,南临沙碛”。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5: “俄侬河发自萨里山阴。”
明洪武二年 (1369) 置,属中都留守司。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西南二十营乡南。清废。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在今安徽省凤阳县西南。清废。
梵语意为狮城。即今新加坡。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龙牙门” 条: “门以单马锡番两山,相交若龙牙状,中有水道以间之。” 《郑和航海图》 作淡马锡。
在今甘肃定西县东。《方舆纪要》卷59安定县:兴原山“在县东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