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文学泉

文学泉

即陆子泉。在今湖北天门市北门外。《舆地纪胜》卷76复州:文学泉“即陆羽井”。


又称陆子井,俗称三眼井。在湖北省天门市北门外。传唐代《茶经》作者陆羽,曾在此取水品茶。陆羽曾拜太子文学之职,故以“文学”名泉。此井久堙,失其所在。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天旱,居民掘荷池得断碑,有“文学”字迹,得泉水,清甘而洌,即甃井,建亭、立碑,复胜迹。后亭被毁,建国后重修。井口径90厘米,上覆八方形巨石,凿三孔,作“品”字状。井后碑亭,为木构建筑,六角重檐攒尖顶。内立石碑,正面题“文学泉”三字,背面题“品茶真迹”四字,字体苍劲古朴,系清“乾隆四十七年湖北安襄郧兵备使吴县陈大支”题。井亭周围环以藕塘,塘外岸柳摇曳,村舍掩映,别具秀丽风光。


猜你喜欢

  • 六道河

    即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清光绪间于此置怀仁县,后改为桓仁县。

  • 绥远县

    ①北周置,属达化郡。治所在今青海同仁县境。隋开皇初并入达化县。②1912年改绥远城厅置,属山西省。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隅新城。1913年撤销,并入归化县。③1913年改绥远州置,属吉林省依兰道

  • 宜兴府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宜兴军置,属常州。治所即今江苏宜兴市。二十年 (1283) 降为县,次年又升为府。元贞元年 (1295) 改为宜兴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宜兴军置,治今江苏省宜兴

  • 仪阆县

    1933年6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阆中、仪陇二县析置,治所在恩阳(今四川巴中市西南恩阳镇)。由二县各取首字为名。同年8月改设恩阳县。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6月由仪陇、阆中两县析置,治今四川省巴中市

  • 白雉山

    ①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十五里。《清一统志·平定州》: 白雉山“周二十四里, 旧有晋王庙。《风土记》:晋主李克用与嗣昭过此获白雉,因名”。②一名白紵山。在今湖北鄂州市南五十里。《寰宇记》卷112武昌县:白

  • 天宁庄镇

    清置,属嘉善县。即今浙江嘉善县西北二十二里天凝镇。

  • 柘东节度

    即拓东节度。南诏置,治所在柘东城(今云南昆明市)。公元8世纪南诏置,治柘东城(在今云南昆明市)。统辖原东、西爨地区,相当今云南省绥江、盐津等县以南至红河沿岸一带,和贵州省赫章、威宁、普安等县地。

  • 西坪镇

    即今河南西峡县西北八十二里西坪镇。清咸丰《淅川厅志》:西坪镇,“旧四大镇之一。今有小集”。(1)在山西省大同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32.3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坪,人口 185

  • 大梁

    战国魏都邑。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魏惠王九年(前361;一说六年或三十一年), 自安邑徙都于此,为当时最大的都市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二年(前225),“王贲攻魏, 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

  • 不著何

    即不屠何。又作屠何。在今辽宁锦州市西北。《墨子·非攻中》:“虽北者且一、不著何,其所以亡于燕、代、胡、貊之间者, 亦以攻战也。”孙诒让曰:“屠、著声类同,不著何即不屠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