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拉达克城

拉达克城

元、明、清时代均在西藏阿里境内。《清一统志 ·西藏》 阿里诸城: 拉达克城 “在喇萨西南三千七百五十余里。其所属有札石刚、丁木刚、喀式三城”。在克什米尔,今名列城。清道光二十六年 (1846) 英国侵占克什米尔,拉达克随同转入英国势力之下。


猜你喜欢

  • 大栅城

    一名大栅坞。即今河南荥阳市。《水经·济水注》:“索水又北,径大栅城东。晋荥阳民张卓、董迈等遭荒,鸠聚流杂堡固,名为大栅坞。至太平真君八年,豫州刺史崔白自虎牢移州治此,又东开广旧城,创制改筑焉。”太和十

  • 临晋关

    又名河关、蒲坂关、蒲津关。战国魏置,故址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西岸。《史记·曹相国世家》: 参 “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即此。战国魏置,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北)城东黄河西岸,故名。西汉改名蒲津

  • 角弓镇

    北宋置,属福津县。即今甘肃武都县西北角弓乡。古镇名。即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西北角弓街。北宋属福津县。后废。清复置,属阶州。后废。

  • 思印江等处长官司

    一作思邛江等处长官司。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明初属思南宣慰司。永乐中属思南府。弘治七年 (1494) 改置印江县。又作思功江等处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

  • 上阿拉克硕土司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与杂多县交界处,子曲河南北两岸。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中,有“住牧达尔熊地方上阿拉克硕族”。清末与下阿拉克硕土司合

  • 黑谷关

    南宋绍兴中置,在今甘肃西和县南百里。《宋史·吴曦传》: 南宋开禧二年 (1206),吴曦叛,“金人犯西和,王喜、鲁翼拒之。战方急,曦传令退保黑谷,军遂溃”。即此。

  • 鸿化堰

    古青神渠。在今四川青神县北。《元史·河渠志》: “嘉定之青神,有堰曰鸿化,则授成其长吏,应期而功毕。” 即建于唐太和中,为僚族张武所开,历代维修,扩大灌溉面积。明嘉靖间复开截江水,“直灌田四十余里”。

  • 汤麻顿

    在今云南曲靖市西南。《新唐书·地理志》戎州南溪郡:“又经荆溪谷、渘池三百二十里至汤麻顿。又二百五十里至柘东城。”唐贞元十年(794)袁滋、刘贞谅出使南诏经此。在今云南省曲靖市西南。唐贞

  • 柳江道

    1914年由原柳江道袭置,属广西省。治马平县 (今广西柳州市)。辖境约当今广西南丹、河池、宜山以东,三江、融安、鹿寨、象州以西,忻城、合山、来宾以北地区。1928年废。1913年2月改柳州府置,治马平

  • 宣德门

    ①即清明门。汉长安城东面中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南玉女村北。王莽改名宣德门。②北宋东京 (今河南开封市) 皇城中南门,为正门。一称宣德楼。《宋史·地理志》: “宋初,依梁、晋之旧,名曰明德,太平兴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