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峪镇
即今河北灵寿县西北慈峪镇。清有巡司驻此。
在河北省灵寿县中东部。面积92.8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慈峪,人口7070。为县东重镇,有农贸市场。原名慈谷,古为县西重镇,有“燕南雄镇”之称,后演变为今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同年改镇。地处滹沱河北岸。产小麦、棉花、玉米、甘薯等。有铸造、农机修配、蛭石、石英加工等厂。正南公路经东境。建有抗日烈士纪念碑。
即今河北灵寿县西北慈峪镇。清有巡司驻此。
在河北省灵寿县中东部。面积92.8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慈峪,人口7070。为县东重镇,有农贸市场。原名慈谷,古为县西重镇,有“燕南雄镇”之称,后演变为今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同年改镇。地处滹沱河北岸。产小麦、棉花、玉米、甘薯等。有铸造、农机修配、蛭石、石英加工等厂。正南公路经东境。建有抗日烈士纪念碑。
西魏置,属南乡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五十二里白亭村。北周废。
①北魏永安中置,治所在六壁城 (今山西孝义市西六壁头村。)。北周废。②西魏置,治所在阳周县 (今甘肃正宁县西南罗川乡)。北周废。③北齐改廓州置,治所在石城县 (今山西原平县北崞阳镇)。北周废。④北周天
明置,属灵山卫。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 (夏河城)。
北宋置,属会稽县。在今浙江上虞市西曹娥江西岸之曹娥村。
五代后蜀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元改为长河西宣抚司。
即今河北承德市的别称。以在滦河之北而得名。清纪昀 《滦阳消夏录》,是乾隆己酉 (1765) 夏在此 “追录见闻,忆及即书”。河北省承德市的别称。因地处滦河之阳,故名。清纪昀著有《滦阳消夏录》。
一名圣人岩。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寰宇记》卷44晋城县:“石人山在县东南八十八里,有双石高标类人形。”在河南省中西部鲁山、嵩县、南召三县交界处。为外方山主峰,最高峰蛤蟆石,海拔 2153 米。为汉水、
即莲峰山。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南。《清一统志·巩昌府》:马鹿山“一名莲峰山,亦名西五台。怪石林立,草木芬芳,为一方之胜”。
在今湖南耒阳市北二里。《方舆纪要》卷80耒阳县:马阜山“高大盘踞,亘二十余里”。
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升淮安州置,属淮东道宣慰司。治所在山阳县 (今江苏淮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盐城、淮安、盱眙及安徽天长、五河等县市以北,泗县及江苏泗阳、沭阳以东,赣榆以南,东至海。至正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