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怒江

怒江

在今云南西部。唐代以来称怒江。《新唐书·地理志》: 永昌故郡 “又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二百里”。顾炎武 《肇域志》 镇康州: 潞江“俗名怒江,出路蛮,经镇康,与大盈江合,入缅中”。《方舆纪要》 卷113: 潞江 “本名怒江,以波涛汹涌而名也”。乾隆 《丽江府志》 上卷: “怒人,居怒江边,与澜沧江相近。”


又称潞江。因河奔腾咆哮,声如怒吼,故名。又因水色呈暗黑,藏语称“那曲”,意即“黑水河”。怒族称阿怒日美,意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元混一方舆胜览》:镇康路(治今云南永德县东北),“潞江,俗名怒江,出路蛮,经镇康,与大盈江合,入缅中”。《读史方舆纪要》:潞江,“本名怒江,以波涛汹涌而名也”。即此。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源出青海、西藏边境唐古拉山南麓,斜贯西藏自治区东部,入云南省境折向南流,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出国境入缅甸,称萨尔温江,在毛淡棉附近入印度洋的莫塔马湾。全长3200千米(中国境内长2013千米),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千米(中国境内14.27万平方千米)。支流有南定河、枯柯河等。流经怒山、高黎贡山间,谷深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较少,水量丰富,河流出境处多年平均流量达2220米3/秒。沿岸植物资源丰富,多热带雨林,景色秀丽,为云南省主要旅游区之一。


猜你喜欢

  • 永安井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奉节县:“有永安井盐官。”唐李贻孙《夔州都督府记》:白帝城之左五里,得盐井十四。《寰宇记》卷148奉节县:“八阵图下东西三里有一碛,东西一百步,南北广四十步。碛

  • 凤山洞

    在今湖北阳新县东北八十里。《舆地纪胜》卷33兴国州:凤山洞“在永兴县东八十五里。《唐地理志》云,有凤山监。今有上、下白砂二寺”。《方舆纪要》卷76兴国州:凤山洞“相传南唐主李煜尝屯兵于此,依山筑城,今

  • 夏亭城

    在今河南郏县东。《史记·夏本纪》: “汤封夏之后。” 《正义》 引 《括地志》 云: “夏亭故城在汝州郏城县东北五十四里,盖夏后所封也。” 《水经·汝水注》: “汝水又东南流与白沟水合,水出夏亭城西。

  • 石峡关

    亦作硖关。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高崖乡石峡口。《新唐书·宣宗纪》:大中三年(849)二月,“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盘、石峡、萧七关归于有司”。即此。明嘉靖《固原州志》卷1:石峡

  • 荷叶 (葉) 铺寨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1德清县: “荷叶浦寨在县东北二十七里。宋嘉定间置,设巡司于此。” 明初移治今新市镇。

  • 崇贤堡

    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清一统志·潞安府》: 崇贤堡 “在壶关县东二十里。周三百二十五丈有奇。四面崖壁,高深十丈,有东、西门”。

  • 附马寨营

    在今河北抚宁县北。《方舆纪要》卷17抚宁县:“附马寨营,在县北五十里,亦有小城戍守。”

  • 章求拔

    西藏古代族部名。亦作章揭拔。约在今西藏日喀则地区西南、阿里地区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中。《敦煌吐蕃文书》 载: 在悉立地区,首领为章首领,名叫诺那。《新唐书·西域传》: “章求拔国,或曰章揭拔,本西羌种,

  • 晴隆县

    1941年改安南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晴隆县。清咸丰 《兴义府志》 卷11载: 晴云山在县西五里,“崔巍峭拔,为县治诸山之祖脉”。俗呼为晴龙山。县以此山得名。在贵州省西南部。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

  • 昭台 (臺) 宫

    汉上林苑中的离宫。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高窑村一带。《汉书·外戚传·孝宣霍皇后》:“霍后立五年,废处昭台宫。后十二岁,徙云林馆,乃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