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和砦
北宋崇宁三年(1104)以丁令谷置,属积石军。在今青海贵德县北。后废。
北宋崇宁三年(1104)以丁令谷置,属积石军。在今青海贵德县北。后废。
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南。《清一统志·延安府一》:七郎山“在宜川县西南。城跨其上。上有石门及山砦,相传杨业之子七郎所筑”。
一名铜牙城。在今河南兰考县西北二十四里东坝头乡西。明嘉靖 《兰阳县志》 卷1: 铜瓦厢“人民丛聚,税课渐多,可当一镇”。《清一统志·开封府二》: 铜瓦厢 “初名铜牙城。元尝置县。明正德六年设管河主簿于
据 《水经注》,源出今山东新泰东北,西流至泰安东南,折西南至泗水县北与泗水合流,西至曲阜城东北又与泗水分流,西经兖州至济宁合洸水,折南注入泗水。后水道有变迁,上源在泰安东南改道西流与柴汶会合北入汶水,
元至元十五年(1278)置,属建昌路。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北境及冕宁县南境。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建昌府。二十七年(1394)废。元至元九年(1272年)平大理
北宋置,属剑浦县。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北。《元丰九域志》卷9南剑州:剑浦县有汾常茶焙。
在今广东韶关市南。《方舆纪要》 卷102韶州府曲江县: 浈水馆 “在府城南。宋州守狄咸建”。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为南薇滩东侧的暗沙。水深约8米。1935年公布名称为阿利那滩。1947年改名奥南暗沙。
古邑名。商邑。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西南。《殷墟书契续编》有“贞方至涂”,即此。春秋时为涂水。
又名东游水、宋熙水。即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之东河。《水经·漾水注》:“汉水又东南,得东水口。水出巴岭,南历僚中,谓之东游水。”
在今湖南岳阳市南五里。《方舆纪要》卷79岳州府“巴丘山”条下:九龟山“水际有九山相连”。《清一统志·岳州府一》 “白鹤山”条下:九龟山“九山相连,形如龟,滨洞庭。以形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