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前卫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属四川行都司。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万历三年 (1575) 废入建昌卫。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四川省西昌市。属四川行都司。万历三年(1575年)废。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属四川行都司。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万历三年 (1575) 废入建昌卫。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四川省西昌市。属四川行都司。万历三年(1575年)废。
即今广东东源县东北义合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河源县东北有义合墟。
北宋置,属合江县。在今四川合江县南。以小溪为名。元初废。
在今江苏高邮市北。《三国志·魏书·蒋济传》:魏黄初中,曹丕以水军伐吴自广陵还,战舰搁浅于此。曹丕“谓分半烧船于山阳池中”,指此。
在今陕西华县西。《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东,西石桥水南出马岭山,积石据其东,丽山距其西,源泉上通,悬流数十,与华岳同体,其水北径郑城西,水上有桥,故世以桥名水也,而北流注于渭。阚骃谓之新郑水。”
①古为阳泉水。即今山西阳城县北芦苇河。《方舆纪要》卷43沁水县:芦河“在县南。源出鹿台山,流经阳城县东十八里,合于沁水”。②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乌尔虎河(乌拉根高勒)。《清一统志·乌珠穆沁部》:芦
在今黑龙江省海伦市西南。《金史·世宗纪》: 二十五年 (1185) 四月甲子,“诏于速频、胡里改两路猛安下,选三十谋克为三猛安,移置于率督畔窟之地,以实上京”。即此。
金泰和四年 (1204) 置,八年 (1208) 为安州治。治所即今河北安新县 (新安镇)。元改名新安县。古县名。金泰和四年(1204年)置,治今河北省安新县。属安州。八年为安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
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盐池县北柳杨堡乡张家场古城。《史记·匈奴传》: “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括地志》: “盐州,古戎狄居之,即朐衍戎之地,秦北地郡也。” 东汉
一作珂咄罗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思助建城 (今塔吉克斯坦库尔干秋别北)。《新唐书·西域传》: 骨咄 “广长皆千里。王治思助建城。多良马、赤豹。有四大盐山,山出乌盐”。龙朔元年 (661) 置高附都督府
即曹水。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水经·河水注》:曹水“出南山,北径曹阳亭西。陈涉遣周章入秦, 少府章邯斩之于此。魏氏以为好阳”。《史记·陈涉世家》 索隐引小颜云:“魏武帝谓之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