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建州

建州

①北魏永安中置,治所在高都城 (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高平、沁水、阳城、陵川等县地。北齐废。

②南朝梁置,治所在安遂县 (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辖境相当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地。隋大业初废。

③南朝陈称南建州为建州,治所在高平郡高平县(今河南商城县东)。隋开皇初废。

④隋开皇十年 (590) 置,治所在今湖南邵阳市北二里。唐移治今邵阳市。武德四年 (621) 改为南梁州。

⑤唐武德初改建安郡置,治所在闽县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武德六年 (623) 改为泉州。

⑥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建安县 (今福建建瓯市)。天宝元年 (742) 改为建安郡,乾元元年 (758) 复名建州。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以上的闽江流域 (沙溪中上游除外)。北宋时辖境西北部及南部缩小,仅有今建瓯市以北的建溪流域及寿宁、周宁等县地。南宋绍兴三十二年 (1162) 升为建宁府。五代晋天福八年 (943) 王延政在此称帝,建国号为殷。南宋建炎四年 (1130) 范汝为亦起义于此。

⑦唐渤海置,属率宾府。故址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南大城子古城。辖境约当今绥芬河中游一带。渤海亡后废。

⑧辽置,治所在永霸县 (今辽宁朝阳县西南黄河滩喀喇城)。辖境相当今辽宁朝阳县西南大凌河中游地区。元属大宁路。明武洪中废,二十五年 (1392)改为营州右屯卫。


(1)北魏永安中置,治高都县(今山西晋城市东北高都)。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高平、晋城、陵川、沁水、阳城等市县地。北齐省。(2)南朝梁置,治安遂县(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郁南、罗定等市县一带。隋大业初废。(3)西魏置,治车箱城(今山西绛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绛县东南。北周时废。(4)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建安县(今福建建瓯市)。属江南东道。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南平市以上的闽江流域(沙溪中上游除外)。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建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建州。北宋属福建路,辖境西北部及南部缩小,仅有今建瓯市以北的建溪流域及寿宁、周宁等县地。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升为建宁府。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年),王延政在此称帝,建国号殷。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范汝为起义于此。(5)唐武德初改建安郡置,治闽县(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除顺昌县以上富屯溪和金溪流域之外全部地区。武德六年改为泉州。(6)唐时渤海国置,在今黑、吉二省交界的绥芬河流域,一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市附近。渤海亡后废。(7)辽置,治永霸县(今辽宁朝阳市西南大平房镇)。辖境约当今朝阳县西南一带。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废。


猜你喜欢

  • 禾坪

    即今福建邵武市西南和平镇。清时邵武县丞及把总驻此。即今福建省邵武市西南禾坪。清邵武县丞及把总驻此。

  • 新陂港

    在今湖南攸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80攸县: 新陂港 “江头冲之水南流经此。洪武初,筑陂潴水,溉田甚广”。

  • 万峰山

    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2唐崖长官司:万峰山“在司境。亦曰杉篁峒。顶有池,流为杉篁、杉碧、垒子等溪”。

  • 羊武谷

    一名扬武谷、阳武谷。在今山西原平市西北三十五里。《资治通鉴》:唐大历十三年(778),“回纥纵兵大掠。二月,代州都督张光晟击破之于羊武谷”。即“扬武谷”。《资治通鉴》:唐大历十三年(778年),代州都

  • 岩垆山

    一作阳鲁山。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北十里。后金天命九年 (1624) 于此建东京陵。清顺治八年(1651) 封此山为积庆山。

  • 岱山

    ①即今浙江岱山县岱山岛。《清一统志·宁波府一》: 岱山 “在定海县东北海中。约一潮可到。有鹞子尖。其巅下冈岚秀拔,林樾苍润,时有云雾抹其顶”。②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

  • 仁山

    ①在今浙江兰溪市西北三十余里。《清一统志·金华府一》:金履祥墓“在兰溪县西北仁山后”。元金履祥(1232—1303)晚年讲学于仁山之下,学者称仁山先生。②在今广东中山市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香

  • 接笋峰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山仙掌峰之南。高齐仙掌,而险怪特甚。明 《八闽通志》 卷6《地理志·山川》 崇安县: 接笋峰“一名仙接石,状如笋立,其半有痕,如断面复续”。

  • 苦兀

    又作苦夷。即元骨嵬。分布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库页岛) 上的民族。明 《寰宇通志》 卷116:“苦兀在奴尔干海东,……其邻有吉里迷。” 明于岛上设囊哈儿、兀烈河、波罗河等卫,归属于奴儿干都司。清代称库

  • 中山府

    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定州置,治所在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市及唐县、新乐、顺平、望都、曲阳、无极等市县地。金天会中降为定州,寻复为中山府。元属真定路。明洪武初复为定州。北宋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