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门
唐长安外郭城西面偏南的一门。隋初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陈家庄以南。
唐长安外郭城西面偏南的一门。隋初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陈家庄以南。
金北边部族。即蒙元史料所载之散只兀(又作珊竹、撒勒只兀惕)部,是蒙古分部之一,与乞颜部为同族疏属。居地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呼伦湖之东,辉河、伊敏河流域。
在今山西绛县东南二十里陈村峪附近。《水经·涑水注》:“涑水所出,俗谓之华谷。”《周书·韦孝宽传》:北周建德五年(576),“孝宽为行军总管,围守华谷以应接之”。即此。
即石国。都城在柘折城 (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唐玄奘 《新唐书·西域传》: “石,或曰柘支,曰柘折。”
1925年由济宁道分置,属山东省。治所在菏泽县 (今山东菏泽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等市县及河南范县地。1928年废。
唐永昌元年 (689) 置,属魏州。治所在今山东莘县西南朝城镇。开元七年 (719) 改朝城县。古县名。唐永昌元年(689年)置,治今山东省莘县西南朝城。属魏郡。开元七年(719年)改名朝城县。
明置,在今广西灵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4灵山县: 洪崖堡 “在县北三十里”。清改为洪崖营。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改軑县置,属西阳郡。治所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南长江边。北周废。古县名。南朝宋改轪县置,治今湖北省浠水县西南长江边。属西阳郡。北周时废。
即今安徽歙县东北之昌源河。《方舆纪要》卷28歙县: 绵溪水 “在县东南五十里。源出绩溪县佛沦岭,下流入新安江。亦有灌溉之利”。《清一统志·徽州府一》: 绵溪水 “东南流,径歙县东南五十里,达深渡,入新
1914年由川东道改置,属四川省。治巴县(今四川重庆市)。辖境约当今四川万源、宣汉、达川、渠县、大竹、垫江、长寿、江北、武胜、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以东地区。1928年废。1914年6月由川东道
清置,属归化厅。即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东南九十里猴场镇。清有把总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