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顶山

平顶山

①在今山西广灵县北。《方舆纪要》卷44广灵县:“平顶山在县北三十里,其顶方平。”

②在今辽宁抚顺市南。1932年9月16日侵华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于此,殉难三千多同胞。1972年建立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碑及遗骨馆。

③在今辽宁本溪市南。明《全辽志》卷1:平顶山在“(辽阳)城东一百里。山周三十里,其顶平厂可耕稼”。山当因此而名。

④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南唐王山。明《辽东志》卷1:平顶山在“(海州卫)城南十里”。《清一统志·奉天府一》:平顶山在“上有积水不涸,俗名浴盆山。唐太宗曾驻跸于此。一名车驾山,又名唐王山”。

⑤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南,属哈达山脉。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8:平顶山在“(吉林)城西南九十里。高三里”。

⑥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市区北。《清一统志·汝州》:“平顶山,在郏县东南五十五里。接南阳府叶县界。延袤十里。绝顶平垣,无峰峦,故名。”今平顶山市以此山名。


(1)山名。在黑龙江省铁力市、通河县间,汤旺河以西,松花江北面。属小兴安岭南段。山体以花岗岩、片麻岩、玄武岩为主。同名主峰海拔 1429 米。有红松林及铁矿。(2)区片名。在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西部。东与老虎台相邻,南连顺城区千金堡,西至南昌路,北与新抚区东岗为界。原名栗子沟。日军侵占时期因建矿用土,将一座小山顶挖平,故名。三面环山,多为平房。住户多为老虎台煤矿与抚顺华丰厂职工。有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


猜你喜欢

  • 上雒

    即上洛。在今陕西商州市。

  • 绥安堡

    即宁安堡。即今宁夏中宁县。《清一统志·宁夏府二》: 绥安堡 “在中卫县东南一百三里。明嘉靖七年建。本朝乾隆二十四年设巡检”。1933年,于此置中宁县。

  • 保德州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改保德军置,治所在保德县 (今山西保德县)。元属冀宁路。明属太原府,洪武七年 (1374) 降为县,九年 (1376)复升保德州。清雍正二年 (1724) 升为直隶州。辖

  • 龙南莲若湖

    即今安徽宿松县南龙湖。《方舆纪要》卷26宿松县:龙南莲若湖在“县南三十里,中有浮洲,涌若螺黛”。

  • 奋城

    唐曰奋戎城。即今四川南溪县。《宋史·地理志》 南溪县: “乾德中,移治旧奋城。”

  • 武州川水

    又作武周川水。即今山西左云县北之十里河, 东流至大同市南入御河。 《水经·㶟水注》:武州川水 “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祇恒舍并诸窟室。……径平城县南,东流注如浑水”。

  • 白沙守捉城

    唐开元中置,属导江县。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白沙乡(白沙场)。

  • 刀刃山

    又名剑脊山。在今江苏南通市南狼山东。《寰宇记》卷130通州静海县:刀刃山“在江海之际”。《方舆纪要》卷23通州:刀刃山“高二十九丈,周四百七十二丈。相传秦皇磨剑处。下有淡竹滩”。

  • 黄芦岭关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六十里。置关岭上,凭高为险。明宣德中置巡司于此。清乾隆二十一年 (1756) 裁。

  • 华阴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华州置,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三县市及渭南市北部地。乾元元年(758)复改华州。(华huà)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治郑县(今陕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