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山

平山

①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北。《山海经·北次三经》:孟门东南有“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②即今辽宁营口市东南太平山。《明史·地理志》 盖州卫:“又北有平山,其下有盐场。”《方舆纪要》卷37盖州卫“石城山”条下:“又平山在卫北五十里,三万卫盐场百户所置此。”

③在今黑龙江省萝北县北。产煤。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5:“平山煤矿。矿在萝北县治西,距江岸十余里。光绪三十四年开办。”

④又名屏山。在今安徽泗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1凤阳府虹县:平山“山势平衍,因名”。光绪《泗虹合志》卷1:屏山“环翠如屏。 ‘屏山晚照’为虹八景之一”。

⑤一名九曲山。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平山“在闽县东南七十二里。宋端宗航海时驻兵于此。铲平其顶,故名”。

⑥又名越王山。即今福建福州市北屏山。《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越王山“在府城北,半蟠城外。东联冶山。一名屏山,以形似屏扆也。亦曰平山”。

⑦在今山东嘉祥县西五十五里。《方舆纪要》卷33嘉祥县“塔山”条下:平山“山顶四平, 可耕稼云”。

⑧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清一统志·东昌府一》 谓平山“土阜隆起如山。旧设平山卫,得名以此”。

⑨即河洑山。在今湖南常德市西三十里。《水经·沅水注》:“沅水又东径平山西,南临沅水,寒松上荫,清泉下注。”

⑩在今广东惠东县(平山镇)。《清一统志·惠州府》:平山“在归善县东少南七十里。其下为平山驿”。

(11)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09怀远县:平山在“县(治所在今老堡乡)北五里。宋平州以此名。亦曰屏山。山东麓有治平州”。

(12)在今宁夏灵武县东北。明嘉靖《宁夏新志》卷3灵州守御千户所:平山在“州东八十里。以形名”。


(1)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北。《山海经》:孟门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即此。(2)区片名。在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南至平顶山,北邻东明,东靠东兴村,西到站前。因地处平顶山脚下而得名。大专院校集中于文化路两侧。地工路两侧有机械、丝绸、锅炉等厂。商业发达。东部山腰有清代玉泉阁和滴水洞风景区。(3)集镇名。在云南省梁河县东北部、囊宋河南侧。为平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390。因地处一块平坦的山顶得名。产稻、小麦、玉米、茶叶、甘蔗、核桃等。特产香蕈、鸡、天然石板。有农具、制茶等厂。有集市。有公路西接保瑞公路,东接腾龙公路。


猜你喜欢

  • 广西军

    南宋咸淳三年(1267)改广安军置,治所在渠江县(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元至元中废。

  • 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简称。

  • 洛甲洛屯等处长官司

    元置,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北。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北,属管番民总管。后废。

  • 鸡鸣寺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东麓。是南京著名古寺之一。南朝梁于此建同泰寺,后毁于兵火。五代吴建台城千佛院,南唐为净居寺,宋为法宝寺。明洪武二十年(1387)重建,改名鸡鸣寺。后屡遭破坏,今寺为清同治年间重修

  • 什布奇山口

    又作拉容玛山口。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西。藏语意为阴坡舒适山口。原属札布让宗,南有高山,北近象泉河,海拔高程3100多米。地势较低,气候宜人,一年四季均可通行。1954年中印协定规定双方商人、香

  • 瓜平守捉城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后废。

  • 禄康插木

    即今西藏拉萨市内布达拉宫后之龙王潭。藏语意为寨后龙宫。相传是古代建布达拉宫时挖土方所致。清 《西藏图考》 卷5: 禄康插木 “在布达拉后有一池,约四里,中建八角琉璃亭,又名水阁凉亭”。园中碑亭内还分别

  • 南吉祥寺

    在今山西陵川县城西四十里平川村。原在宋家川,唐贞观年间 (627—649) 奉敕建造。北宋天圣年间迁此重建。金至清代屡加修葺。寺宇前后两进院落,有山门 (即天王殿)、中殿、后殿、左右配殿及两厢廊庑。中

  • 石虎山

    在今浙江安吉县西。《方舆纪要》卷91安吉州:“石虎山在州(治今安城镇)西南十五里,路出孝丰,此为径道。”

  • 阿尔坦河

    ①亦作阿勒坦河。即今黄河上源约古宗列曲,在今青海曲麻莱东北。源出约古宗列盆地,东流会扎日卡曲、卡日曲入扎陵湖。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5:“黄河源出星宿海西巴颜喀喇山之东麓,二泉流数里,合而东南,名阿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