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郡

巴郡

①战国周��王元年(前314)秦置,治所在江州县(今四川重庆市)。西汉辖境相当今四川旺苍、西充、永川、綦江以东,大巴山以南, 巫山以西地区。东汉时曾移治市北嘉陵江北岸。兴平元年(194)刘璋改为永宁郡,建安六年(201)复为巴郡,属益州。西晋属梁州。南朝宋属益州。齐属巴州,改江州县为垫江县。梁于郡县置楚州。北周改垫江县为巴县。隋开皇三年(583)废。大业三年(607)改渝州为巴郡。唐武德元年(618)复改为渝州。

②东汉兴平元年(194)刘璋分巴郡为三郡,以垫江以上置巴郡,属益州。治所在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嘉陵江、渠江中下游流域。建安六年(201)改为巴西郡。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灭巴国置,治江州县(今重庆市江北区,三国蜀汉移治南岸区。南朝齐改名垫江县,北周改名巴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阆中、南充、泸州等市以东,重庆市奉节县以西,綦江、武隆县以北地区。西汉初略大,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巴、蜀两郡置广汉郡,辖境缩小。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刘璋置永宁、固陵二郡。建安六年(201年)改巴郡为巴西郡,永宁郡为巴郡。属益州。三国蜀汉辖境相当今重庆合川、綦江等县市以东,梁平、忠县、南充等县市以西,垫江及四川省邻水等县以南和贵州省桐梓、绥阳等县以北地区。南朝宋以后辖境又缩小。梁属楚州,隋初属渝州,开皇三年(583年)存渝州废巴郡,大业三年(607年)又曾改渝州为巴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渝州。


猜你喜欢

  • 七布寨

    在今四川红原县东南。清置七布寨土百户。

  • 胥女山

    即白石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三十里。《越绝书·吴地传》: “白石山,故为胥女山,春申君初封吴,过,更名为白石山。”古山名。又作白石山、白豸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越绝书·吴地传》:“白石山,故为胥女

  • 毛夕里

    亦作勿斯离、木发里、麻呵斯离。即今伊拉克北部摩苏尔。《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毛夕里”。

  • 施秉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施秉前江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九十里胜秉村。永乐十二年 (1414) 改属镇远州。正统九年 (1444) 改设施秉县。

  • 西安郡

    十六国后凉置,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南。《晋书·吕光载记》:东晋隆安元年(397)郭黁叛,“西安太守石元良率步骑五千赴难,与(吕)纂共击黁军,破之”。又《沮渠蒙逊载记》:段业神玺二年(398),“业筑西

  • 界头山

    在陕西黄龙县南。《方舆纪要》 卷57洛川县: 界头山在 “县东南百五十里,与同州澄城县分界,因名”。

  • 外车埕

    在今台湾南投县东南车埕村南。台湾铁路集集线终点站在此。

  • 哈密县

    1913年改哈密厅置,属新疆迪化道。治所即今新疆哈密市。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2: 哈密,“回语,哈勒密勒之转音。合勒,瞭望之谓; 密勒,墩台也。地有瞭台,故名”。一说哈密二字的原意为 “太阳伯”

  • 甘丹寺

    即今西藏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旺古尔山上之噶尔丹寺。清乾隆《卫藏通志》卷6:“噶勒丹寺俗名甘丹寺。”又称噶丹寺。在西藏自治区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旺古尔山坳。明永乐七年(1409年)由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

  • 硖石泉

    在今江西德安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87九江府德安县: 硖石泉 “在县东北二十里。地名峡石岭。泉水下流,灌田三百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