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岐山

岐山

①在今山西孝义市西。《尚书·禹贡》:“治梁及岐。”《方舆纪要》卷42以为即孝义县境内之狐岐山。一说在今陕西岐山县。

②一名石桥岩。在今安徽休宁县西,西接黟县界。齐云山主要山峰之一。《方舆胜览》卷16徽州:岐山“在休宁县西六十里,有石室、石桥,垂瀑百仞。乾元中,有道士龚栖霞隐此”。

③在今福建龙海市西北。宋郭功父有《岐山仙亭岩十咏》。《清一统志·漳州府》 引《府志》:岐山“由文山逾溪以北,曰鹤鸣山,亦名石壁山,其下为云洞。又北而岐者为岐山,二峰连峙,延袤十里许,秀耸龙江之上,岩壑奇胜。又有千人洞,洞口狭而暗,中甚宽朗,容千人。唐黄巢之乱, 民多避难于此”。

④在今浙江鄞县西。《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鄞县:岐山“在府西三十里,亦曰旗山。宋建炎中,金人犯境,张俊尝屯兵于此”。

⑤在今新疆巴楚县东。《新唐书·地理志》引贾耽《四夷路程》:“渡赤河,经岐山。”

⑥亦名天柱山。俗称箭括岭。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七十里,山有两岐,故名。《尚书·禹贡》:“导汧及岐。”《诗经·大雅·皇矣》:“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即此。


(1)古山名。又作旗山。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西岐阳乡境。宋建炎中,金人犯境,陈俊屯兵守此。(2)今山名。在陕西省西部。包括东崛山、西崛山、崛山梁及岐山,其主体部分岐山在岐山、麟游二县交界处。为六盘山余脉东支千山向南突出部分。相传周初有凤鸣于此,故名凤凰堆。因山状如柱,又称天柱山。《孟子·梁惠王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即其地。秦汉以前,为华山以西七名山之一。大部海拔800~1400 米,主峰东崛山海拔 1674 米。处关中平原北缘,山势北侧平缓,南侧陡峻。产多种中药材。(3)集镇名。(1)在山东省平邑县西北部。属仲村镇。人口 2200。原岐山镇人民政府驻地。据传元建村,初名高家庄,后因受水灾迁于现址岐山脚下,更今名。产小麦、玉米、甘薯、高粱、谷子、大豆、花生、黄烟、苹果、金银花等。矿产有石灰石、煤、耐火材料坩子土。有煤矿及建筑、石灰、挂毯、砖瓦等企业。新枣公路纵贯境内。(2)在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中北部。属岐山街道办事处。人口3.84万。为原岐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主产稻、蔬菜。特产月浦狮头鹅。有电力、化学感光材料、氧气、化纤、食品加工、化工、竹器等厂。潮汕公路经此。梅溪终年通航。古迹有旌节坊、升平人瑞坊等。


猜你喜欢

  • 温汤镇

    北宋置,属万岁县。即今四川开县东北五十里温泉镇。1912年改为温泉镇。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南部。面积16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温汤,人口3970。驻地有泉,温如汤,故名。镇亦因名。1

  • 古卯

    在今广西忻城县境内,明时为八寨之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境内。明时八寨之一。参见“八寨”。

  • 驴城

    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南。《水经·沮水注》:“沮水又东南径驴城西、磨城东。又南径麦城西。……传云:子胥造驴、磨二城以攻麦邑。即谚云‘东驴、西磨,麦城自破’者矣。”《清一统志·荆门州》:驴城“在当阳县东南四十

  • 天禧镇

    北宋置,属安阳县。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里天喜镇村。《清一统志·彰德府二》:天禧镇“宋天禧中徙林虑北齐镇于此,因名”。

  • 阊门滩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南宁河上。《新唐书·地理志》 祁门县: “西南十三里有阊门滩,善覆舟。旻开斗门以平其隘,号路公溪。后斗门废。” 《寰宇记》 卷104祁门县: 阊门滩 “在县西南一十里。夹滩两岸有大坛

  • 柏梁台 (臺)

    西汉元鼎二年 (前115) 建。在长安城中北关内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未央乡卢家口村)。《汉书·武帝纪》 载: “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三辅黄图》 卷5引 《三辅故事》 云: “以香柏为梁也。武帝尝

  • 罗山

    ①又名崇仁山。在今江西崇仁县西北,与丰城县交界处。《寰宇记》 卷110抚州崇仁县: 崇仁山“在县西四十一里。旧名罗山,天宝六年敕改为崇仁山”。《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崇仁县: 罗山,“ 《旧志》,跨

  • 大水田堡

    明隆庆五年(1571)置,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北金宝乡大水田村。《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金宝堡”条下:“万历初,‘贼’首廖金滥等作乱,围大水田堡。”即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西大水田,为瑶、僮聚居

  • 木密千户所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云南都同。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四十二里易隆。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

  • 苏历江

    亦名来苏江。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交州刺史杨㬓讨李贲,前锋陈霸先败李贲于朱鸢县,“又败于苏历江口,贲奔嘉宁城”。《方舆纪要》卷112安南:来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