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小溪

小溪

①一名沐鹤溪。即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青田县境内之小溪。《方舆纪要》卷94青田县:小溪“在县西南二十里”。东流入大溪后称为瓯江。

②即今福建平和县治小溪镇。元置小溪巡司。至元三年(1337)南胜县曾迁治于此,至正中徙治双溪,改名南靖县。明仍于此置小溪巡司。清设琯溪巡司。1949年平和县治迁此。

③即今江西于都县东南小溪。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登贤县后曾迁治于此。

④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小溪“在(洪番长官司)司治南。溪流清沏。亦东入都泥江”。

⑤在今贵州思南县境。《方舆纪要》卷122石阡府苗民司:小溪在“司(治今思南县南尧民里)北四十里。源出山箐中,出溪口会于乌江。水流漂疾,恒有涨溢之患”。


(1)水名。瓯江最大支流。在浙江省东南部丽水市境内。源出浙、闽边境洞宫山北,分南、北两支在青田县相汇,东北流到青田县石溪入瓯江。长223千米,流域面积3700平方千米。蜿蜒流经层峦连绵的浙南山区,滩多流急,集山间诸溪流,水量较大。(2)集镇名。在江西省于都县城西南部、祁禄河东岸。小溪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50。因周围溪水纵横得名。山地产竹、木,并产笋干、香菇、木耳、土纸等。有造纸、农机、酒曲等厂。小溪酒饼有名。市场繁荣,山货吞吐量大。公路北接于盘公路。


猜你喜欢

  • 大铜川

    在今浙江永康市西北。永康溪支流。 《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大铜川“在县西北十七里。或谓之大桐溪,有小铜川流合焉,入于永康溪”。

  • 雍布拉岗

    在今西藏乃东县东南。相传是吐蕃王朝的第一座宫殿。为西藏古代宫殿建筑遗址之一。“雍布拉岗”,藏语意为母子宫。又称雍布拉康。在西藏自治区乃东县城东南、雅隆河东岸山顶上。藏语意为“母子宫”。相传建于公元前1

  • 齐通县

    南朝梁普通中置,为齐通郡治。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一说在今眉山县东北太和镇。太清二年(548)于县又置青州。西魏废帝三年(554)为眉州治。隋开皇三年(583)改为广通县。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四川省眉

  • 合河津镇

    金置,属合河县。在今山西兴县西北黄河畔。

  • 宛丘县

    隋开皇初改项县置,属陈州。治所即今河南淮阳县。十六年 (596) 为陈州治。大业初为淮阳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为陈州治。北宋宣和初为淮宁府治。金为陈州治。明洪武省入陈州。古县名。隋初改项县置,

  • 竭叉国

    一作竭石国。本西域城国。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晋法显 《佛国记》:“安居已止,行二十五日,到竭叉国,与惠景等合。”

  • 崖门关

    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70遵义府遵义县: 崖门关在 “府西北五十里。(明) 万历中,川帅讨杨应龙,别将吴广自合江进兵入崖门关”。在今贵州省遵义市西北。明万历中讨杨应龙,川帅别将吴广自合江

  • 仪台

    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史记·魏世家》:魏惠王六年(前365),“伐宋取仪台”。又作义台。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战国属宋,后入魏。《史记·魏世家》:惠王六年(前364年)魏惠王“伐取宋仪台”,即此。

  • 阿干镇

    元初废阿干县为镇,属兰州。即今甘肃兰州市南阿干镇。明初又置关。《明史·地理志》 兰州:“南有阿干镇关。”即此。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东南部。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水子村,人口2

  • 涿涂山

    亦作涿邪山。在今蒙古国西南古尔班赛汗山。《史记· 匈奴列传》: 西汉天汉二年 (前99),“汉复使因杅将军 (公孙) 敖出西河,与強弩都尉(路博德) 会涿涂山,毋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