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土拉河、土兀剌河。即今蒙古国境内图拉河。明洪武五年(1372)李文忠败元太师哈剌章于此。古水名。又作土赖河、土拉河、图拉河。即今蒙古国境内土拉河。明洪武五年(1372年)李文忠进败元太师哈喇章、永
北齐天统四年(568)置,属长广郡。治所即今山东文登市。《元和志》卷11文登县:“取县界文登山为名。”隋属东莱郡。唐属莱州,后属登州。金属宁海州。明洪武初属莱州,九年(1376)改属登州府。民国初属山
在今河北保定市南。《寰宇记》 卷68清苑县: 柏陵城,“孝武帝封赵敬肃王子终古为柏陵侯。废城在今县 (按: 今保定市) 南”。
明、清时四大工商业城镇的合称,即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县西南朱仙镇)、汉口镇(今湖北武汉市汉口)、景德镇(今江西景德镇市)、佛山镇(今广东佛山市)。明、清四个工商业城镇的合称,即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县西南朱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西北罗路村。后废。又称罗那州。元置,治今贵州省罗甸县西北罗路。属八番顺元宣慰司。后废。
古地域名。指东陵之阳,即今安徽九华山东南麓,包括今青阳、石台青通河、陵阳河、青弋江上游及其以北贵池、铜陵间沿江地带。《楚辞·九章·哀郢》: “凌 (陵) 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当陵阳之焉至兮
元置,属鹤庆路。治所在今云南鹤庆县境。明洪武十五年 (1302) 废。元置,治今云南省鹤庆县境内,属鹤庆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废。
东晋高僧罽宾创建,即今广东广州市光孝寺。
即邲。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吕氏春秋·至忠篇》:“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孙蜀丞《左宦漫录》两棠考:“两棠,即邲地也。”
1940年由沙县、明溪、永安三县析置,属福建省。治所在三元镇(今福建三明市西南三元区)。1956年与明溪县合并,改设三明县。因设治于三元镇,故名。旧县名。1940年析沙县、明溪、永安三县各一部置,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