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宣州

宣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改宣城郡置,治所在宛陵县 (大业初改宣城县,今安徽宣州市)。《寰宇记》 卷103宣州: “盖取郡号以为州名。” 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郎溪、广德以西,旌德以北,东至以西地。大业初改为宣城郡。唐武德三年 (620) 复为宣州。天宝元年 (748) 改为宣城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宣州。南宋乾道二年 (1166) 升为宁国府。

②辽开泰三年 (1014) 置,属保州。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城。金废。


(1)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豫州置,治宣城县(今安徽宣城市)。大业初改为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复为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州。唐时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长江以南,黄山、九华山以北地区及江苏省溧水、溧阳等县地。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为宁国府。唐以后以产宣纸著名。(2)辽开泰三年(1014年)置,治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城。后废。


猜你喜欢

  • 含香市

    原名白水村,宋改今名。即今浙江金华县东含香乡。清光绪《金华县志》卷3《乡里表·附市镇》:含香市在“县东三十里”。相传宋张辅归田于此,寻被上召,因患口疮,含鸡舌香入对。上嘉其贤,赐所居之地曰含香。

  • 贝海山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黄琅镇西。《清一统志·叙州府一》:贝海山“山形如带,林木郁葱”。

  • 新喻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新喻县置,属临江路。治所即今江西新余市。明洪武初复降为新喻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新喻县置,治今江西省新余市。明洪武初复降为新喻县。

  • 克勒穆

    亦作克勒母噶山或科勒木洪库屯。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东北松花江即混同江南岸,距(富克锦)城……六百八十里科勒木洪库屯。”

  • 抹必力赤巴山

    即今青海西南之巴颜喀喇山。明宗泐 《望河源》 诗序: “河源出自抹必力赤巴山,番人呼黄河为抹处,犁牛河为必力处: 赤巴者,分界也。其山西南所出之水则流入犁牛河,东北之水是为河源。”

  • 裴桥

    即今河南永城市西南四十六里裴桥乡。清光绪 《永城县志》 卷15 《灾异志》: 咸丰三年 (1853)正月,“刘白鸭率百余人作乱于裴桥”。在今河南省永城市西南。清咸丰二年(1852年)亳州捻军首领刘白鸭

  • 高鱼

    又作高梧、高吴。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北。《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齐乌余以廪丘奔晋,袭卫羊角,取之; 遂袭我高鱼”。即此。古邑名。又作高梧城。在今山东省郓城县西北。春秋时属鲁。

  • 富平镇

    即今山东乐陵市。《明史·地理志》 乐陵县: 洪武二年 (1369) “移治富平镇”,即此。古镇名。即今山东省乐陵市。明洪武二年(1369年)徙乐陵县治此。

  • 云淡门

    即今福建宁德市东北云淡。明嘉靖八年(1529)置巡司于此。寻废。

  • 本溪湖煤矿

    在今辽宁本溪市。矿区东南至太子河,东北到明山沟,西南迄蚂蚁屯沟,东、南、西三皆山。山谷均有煤层,总面积25平方公里。发现甚早,清乾隆时准民开采。光绪三十一年(1905) 日俄战后为日人占据。宣统二年(